第一百三十三章 改道(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子既然想要回京,張氏自然要盡力相助的:“家裡也有船隻,有熟悉的船行,若是殿下喬裝改扮一番,假裝是我趙家族人。倒也可以混過去。臣婦索性親自走一趟,給殿下做個幌子,若是有人問起,只說是為了把趙玦之子送回他外祖家去。”
這個方法似乎可行,但河道上逐漸增加的官兵卻讓他們的計劃遭遇了滑鐵盧。大概是因為遲遲找不到太子的關係,上海知府以搜捕海賊為名,加強了全府境內水陸兩路的巡查,隔上三五里路,就有人來攔船詢問。幸好趙家名頭還算響亮,趙琇又讓兄長借了趙玦的名義,說是趙玦之子病重,急著趕回家中請醫。那些官兵知道趙玦如今是洪文成跟前的紅人,沒敢上船搜查就放行了。但這只是在南匯回奉賢的路上,並不是官兵們查問的重點區域,可張氏若真的打算坐船走運河,將太子與高楨送回京城,只怕這一路上的查問絕不會少,天知道哪一次就露了餡?
張氏開始犯愁,趙琇看著窗外的河景,卻忽然想到,現在他們是在南匯縣,而南匯境內有什麼?
趙瑋茫然不解地看著妹妹,不明白她為什麼這樣問:“南匯境內有什麼?”
趙琇跺腳:“南匯有港口啊!哥哥,這裡有大海港,有海船!要去京城,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走運河呢?難道不能從海上走嗎?”
趙瑋眼中一亮,但很快又搖頭了:“不妥,我們家哪裡尋能走海路的大船去?信得過的船行,也都只有走運河的船,象先前那樣,偶然到海上走走倒罷了,要航行千里上京城去?只怕走到半路,船就先散架了!”
趙琇卻笑道:“我們沒有海船,但別人有啊,你忘了威爾斯太太嗎?他們有足足一支船隊呢,從萬里之外的英吉利航行過來,都平安無事,難道還怕這一點海路?他們又是外洋客商,誰會懷疑太子躲在他們的船上呢?而威爾斯太太那個人,一點都不難說服她幫忙。洪文成背後是什麼人?不是朱麗嬪,就是穎王府,反正都是威爾斯家仇人的靠山。只要太子殿下告訴她,願意幫她報殺夫之仇,她什麼都願意做的!”
張氏便把威爾斯太太與馬特兩名外洋客商之間的恩怨情仇簡單跟太子介紹了一遍,太子沉吟片刻後道:“我不便干涉洋人內部的紛爭,但可以擔保,那個叫馬特的商人日後不會再得到任何庇護,至於與他有仇的人要如何對付他,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我能保證的,就是絕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曾經在險境中幫助過我的人。”
這個保證應該可以讓威爾斯家滿意了。張氏毅然道:“臣婦與孫女親自說服她,一定要把她的船借到手!”
高楨抬起頭來:“外洋商船無法進京,坐上了船。又要往何處去?”
太子道:“先去南京,討個北上天津的船引。上海府衙是靠不住的,但南京漕運衙門卻可以給外洋客商開船引。你們既然說那外洋客商得了曹家的庇護,想必做到這點並不難。然後我們走海路直上天津。再轉運河入京。”他微微冷笑了一下,“天津知府是孤親孃舅,若連他都靠不住,合該孤與儲位無緣!”
眾人一商議,覺得此計可行。最重要的是,走海路能直接避開運河沿岸的各個關卡,又比漕運快些,能早些回到京畿,想必還有機會制止逆賊的陰謀。
船再一次改變了行駛的方向,改道前往南匯港口一帶。
兩天後。張氏帶著趙琇親自上門,向格溫妮絲?威爾斯提出了請求。事關太子安危,她們也不敢隱瞞太多。在格溫妮絲表達了對馬特背後靠山連番刻意為難的憤怒後,趙琇向她說出了實話。
格溫妮絲沉默了,半晌才道:“趙太太。趙小姐,你們的意思是,貴國也在進行一場光榮革命嗎?”
趙琇苦笑道:“已經死了不少人,恐怕擔不起光榮革命四個字了,這就是一場皇室內部的政變。我們是站在皇太子一方的,把你捲進來,也許會為你帶來危險。但請你仔細考慮一下,現在馬特所依靠的大人物們都忙著爭權奪利,暫時還顧不上你,所以你只覺得受到了刻意為難,可等到他們爭到了權利,有時間考慮其他事時。你和你的商隊真的能夠安全生存下來嗎?就算馬特不奪走你的財富,你也無法報仇了。幫助我們吧,把馬特背後的大人物都打敗,皇太子許諾,雖然不會插手你們外洋商人之間的爭鬥。但他會收回馬特的所有特權,轉而給予威爾斯商隊庇護。你難道沒有信心,親自為亡夫報仇嗎?”
格溫妮絲高高地昂起了脖子:“我有信心!感謝你們的皇太子,給了我親自報仇的機會。就算要冒著天大的風險,我也不會在乎了!”
格溫妮絲通知了夫家的表兄弟們,為了保密,她沒有說出太子的真實身份,只說他是趙家派來的族人代表,要隨船和他們一起去北方做生意的。威爾斯船隊受到官方的壓制,在南匯港的日子不能算很好過,幸好有個柱國將軍府支撐,才能喘一口氣,繼續做著生意。但年關將至,本國商人基本都回家過節去了,而上海今年遭了災,本地百姓購買力大降,物價暴跌,許多外洋客商手裡的貨物都銷不出去,南匯港口市況蕭條。格溫妮絲在這時候說,要收購大批本地貨物,運去外地銷售,賺取差價,任誰都不覺得奇怪。旁人只會覺得,她是走運攀上了將軍府,又有南京漕運衙門的關係,才有膽量賺這個錢,大部分洋商拿不到船引,就只能羨慕一下而已。
格溫妮絲開走了一條最好的大船,載著同伴們新近從南洋販回來的貨物,以及在南匯本地買到的棉布、茶葉、糧食等物,捎上了改頭換面,喬裝成普通人的太子、高楨,以及趙瑋、趙琇兄妹並碧蓮、明章姐弟,駛離了南匯港。張氏帶著趙澤,坐船回松江城孃家。她年紀大了,受不得海上的顛簸,又想幫孫兒孫女遮掩一下,就留了下來,順帶照看傷重的趙澤。即使趙玦事後尋來,她也有話可以搪塞。
趙琇就這樣以商隊僱主之一及兼職通譯的身份,與太子叔侄一道,走上了不可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