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同樣想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人。

開皇十四年,冬,臘月十五。

距離開皇十五年的元月元日,也就是常說的“年節”還有十五天,而高句麗的都城已經有些堅持不住了。

在十幾天前,也就是臘月初的時候,城中發生了一次叛亂。

緣由是因為城中的普通百姓已經買不起糧食吃了,他們餓的雙眼發紅、發黃、甚至是快被餓死,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某位王室子弟還當街令人將上好的牛肉直接餵給他所養的狗,並且十分張揚的糟蹋糧食。

他甚至讓百姓們眼睜睜的看著牲畜吃著他們都吃不到的東西,看著那人高貴的靴子將食物放在地上碾碎,沾染上無盡的灰塵。

這王室子弟甚至以焚燒糧食為樂,看著那些苦難的人,發出了可以要糧食,但是要殺死自己的血親的話語。

王城中央,就有一座這位王室子弟所設立的一處地點,叫做“行刑臺”。

在臺上殺死自己的血親,便可以從他的手中領取與血親身體一樣重的糧食。

有五六十的老人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一家活下去,所以逼著自己的兒子去找“觀音土”,然後將觀音土吃下去,最後讓自己的孩子殺死自己。

僅僅是為了多換取一些糧食。

這樣喪失了道德的殘忍行為在某一次徹底激怒了民眾。

即便有守衛士卒在一旁看顧,餓極了的民眾也已經顧不得那些,衝上前去將那位王室子弟撕碎。

當鮮血從這位王室子弟的脖頸中流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原來

所謂高貴也不過是普通人,會死的普通人。

於是,一場謀逆便應運而生。

但最後還是被鎮壓下來了。

開皇十四年,臘月二十七。

高句麗王城

守門的幾個士卒交接的時候,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決絕。

他們也是出身普通人,他們家中的父母、兄弟也在捱餓,甚至有父母已經為了孩子而死在了“行刑臺”上,他們怎麼可能繼續維護那腐朽的統治呢。

於是,就在臘月二十七的夜晚。

無盡燃燒的復仇烈焰點燃了一切,將所有的事物都付之一炬,最後在李世民、陳臨安等人的面前,那緊緊關閉著的城樓大門開啟了。

其中走出士卒,手無寸鐵。

他們的目光中帶著麻木與痛苦。

李世民站在城樓前方,看著那城內熊熊燃燒著的烈焰,不由得嘆了口氣。

“世道如此。”

他低聲呢喃著:“那本自宮中流出來的書籍,是否真的是萬歲帝所親自書寫的、從陳氏的拙身樓中看到的東西呢?”

那是李世民幼年時候得到的一本雜記,或者說是“隨筆”,名字叫做“往昔雜談”。

李世民家中有萬歲帝的真跡聖旨,所以他能認出來那是萬歲帝的筆跡。

開皇十四年,臘月二十八。

持續了一年半的隋高之戰結束了,以高句麗王族全數盡滅,城中權貴被當成牛羊宰殺的結尾為結束。

次年,春。

朝廷在此設定“遼東支郡”。

與遼東北郡、遼東南郡、遼東西郡、遼東東郡並稱遼東五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