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數風流人物(第1/3頁)
章節報錯
隆武帝時期,大唐人才輩出,甚至已經接近盛唐時期的人才儲備了。
當然了,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等人也都依舊存在於這個版本的歷史中,但卻沒有走上原本的歷史軌跡,或者說他們的命運軌跡都已經被改變了。
比如李白,他不再蹉跎一生,最後被流放,反而是站在了文壇巔峰,而杜甫也不再是落魄一生,因為沒有“安史之亂”的發生,所以大唐一直鼎盛,杜甫的詩歌當中也不再有那些國仇家恨。
他們在歷史中當然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卻沒有了往昔的地位,這或許就是一些屬於歷史改變之後必然有的遺憾了。
比如杜甫,杜甫雖然依舊有“詩聖”之稱,但他的“詩聖”卻不再是因為他的詩歌當中記錄了大唐的血和淚,著名的三吏三別也就沒有問世。
當然了,這並不影響杜甫在歷史中的地位。
因為他的詩句中雖然沒有了國仇家恨的滄桑,但卻依舊有歷史的厚重,在沒有了三吏三別之後,他卻又創造出了新的詩篇,比如著名的“三季”,分別是“秋日觀車有感”“冬日見南荔枝有感”“春日見大軍歸來有感”,這三首七言絕句同樣是名留史冊的經典。
也分別記錄著“蒸汽火車”,“京南線”,也就是京都長安一直到大唐的最南邊交州這一條線路的開通,以及“官越線”,也就是官渡到交越州(今越南寮國等地)的火車路線開通,而後這兩個地方將當地種植的荔枝在冬日送到官渡的著名經典事件,以及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之後,大軍自前線歸來的事件。
歷史不斷改變的同時,也會出現新的歷史,而這些歷史便會一點點組成新的部分。
盛唐時期的歷史自然是十分煊赫的,但唐末的歷史同樣令人震撼莫名。
近現代的歷史學家們在研究起來大唐歷史的時候,往往都覺著大唐的歷史只有兩個部分有研究的價值,第一個便是大唐初立、甚至是未曾建立的時候,也就是大唐太祖皇帝李世民在位時候的歷史。
第二個部分便是隆武帝在位時期的大唐歷史了。
歷史學界普遍覺著,大唐中期——是的,他們認為除了隆武帝以及太祖皇帝之外的歷史都是大唐中期的歷史,他們認為大唐中期的歷史十分簡單,而又沒有研究價值。
總結起來也就是三個字。
“打”“搶”“贏”
一直到現代以後,陳氏那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寫出了“華夏戰爭史”的那一位提出,大唐的歷史其實研究價值最高的反而是中期這一段平淡無奇的歷史這個“論點”之後,人們才將目光投向這一部分歷史。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才知道,大唐覆滅的原因,竟然是從宏元帝甚至更前面就開始了。
這是一根埋藏了近百年的引線,一直到隆武帝時期才徹底的被點燃,而後將這個龐大的巨人炸的倒下,而大唐即便是倒下了,也依舊是強悍無比。
隆武帝十五年,公元960年。
大唐,長安城,太極殿中
隆武帝“李成”神色複雜,他看著坐在面前,一身素袍的陳賢,輕聲嘆了口氣:“老師,一如同當年父皇和您所預料的一樣,大唐的內部出現了巨大的問題,而現在的大唐已經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您覺著,大唐該如何做,朕又該如何做呢?”
陳賢只是沉默著,良久後才站起身子來,揹著手看向遠處的天空,天空早已經不是湛藍的顏色了,在大唐開啟了工業革命之後,長安城的天空就開始逐漸的變得渾濁起來,這也是開啟工業革命必須付出的代價。
當然了,有陳氏在,大唐並沒有走向“霧都”歷史模板,在工業革命開啟沒多久,陳氏那一代的家主就上書告訴皇帝,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大唐的環境保護也自那個時候開始。
這天空與千年前的天空依舊是同一片天空,陳賢此時只覺著天空上好似閃爍過些許的星辰,那些星辰全都是他的先祖們在看著他的樣子。
一切.都是這般的尋常模樣。
“陛下,積重難返。”
“當年宏元帝以及展武帝做出那般反應和決斷的時候,就意味著今日之事的出現,大唐已經沒有退路了。”
他回過頭看向李成說道:“但臣有一個辦法,可以盡力一試。”
陳賢笑著說道:“雖然人們總說天命不可違,可是陳氏從來就不相信所謂的天命,也不相信所謂的世事,陳氏只會依照著自己想要走的前路去走。”
“只是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
他輕聲道:“凡事都有破局之法,當年的諸葛臥龍開八卦陣,同樣是留下了生門,而太平道的那些道士們也經常說“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留下一線生機”,如今,大唐尚且安定,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只要能夠在外部矛盾出現爆發之前,搶先一步將大唐的內部矛盾給解決掉,那麼我們便有足夠的時間一點點的去解決外部矛盾。”
“大唐如今最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天下間其餘諸國也都在不斷的進步,大唐雖然依舊超越他們,將他們遠遠的甩在身後,但卻已經沒有將他們扔在一個時代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