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考慮過,大唐是否會傾覆這件事情。

因為大唐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強大到單挑整個世界其餘所有國家聯合起來的勢力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勝,這是在展武年間就驗證過的事情。

展武年間的戰爭給了大唐的百姓們一個前所未有的信心。

那時候,天下之間有誰是大唐的對手呢?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餘波緩緩散去,整個世界再次陷入了平靜的狀態下的時候,一些暗中的事情就悄然之間發展了起來。

展武帝年間,陳氏不知為何開始慢慢的收縮自己的勢力,他們開始不再擔任朝堂上的高官,但卻依舊活躍在這大唐的其餘地方中。

無論是學宮、還是其餘的什麼地方。

陳氏真正的變成了“民間”的一滴水——當然了,也有陳氏的弟子在朝中為官的,但大多數都不是什麼高階別的官員,除了每一任的陳氏家主。

陳氏的每一任家主都會擔任三省的長官,並且身上有與國同休的國公之位,所以大唐也沒有什麼世家腦子有病去試探陳氏,這讓天下的平靜能夠持續下去。

展武年很快的就過去了,大唐的百姓們生活持續的在變好。

貫通天下的鐵路開始四通八達的延伸著,從大唐最北邊的瀚海湖畔一直到最南邊的大海之側的交州,鐵路貫穿了這個龐大的帝國。

展武帝在位期間,也同樣是十分注重科技的發展。

“大學”已經不僅僅是在長安城中遍地開花了。

二十七年,展武帝在位的二十七年間,各地方朝廷一共開設了數百所大學,這些大學中的大多數博士都是得到了長安、官渡兩所大學認可的。

而他們的學問也隨著一些“天才”的出現而變得廣闊。

地方的大學甚至比不上長安中三流大學的舊事一去不復返了,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之下,往日的四大書院也開始變通,當年謝氏與王氏共同開創的書院也開始變成了“大學”,同時教授新學與舊學。

是的。

即便是在這種科技時代的浪潮之下,被人們稱之為“舊學”的那些學問也依舊沒有落下。

這些都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名字叫做“陳盛”的人。

陳盛同樣是陳氏的嫡長子,但他卻不喜歡從政,而是喜歡研究“學問”,無論是過去的舊學還是新學,他都喜歡。

在展武十七年的時候,舊學曾經陷入過一次龐大的危機之中。

無數的人研究新學研究魔怔了,都覺著舊學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了,人們應該拋棄那些懦弱的舊學,全面的開始學習新學,而展武帝也同樣沉迷於科技之中,覺著從前的那些舊學不過是“拖累”,意圖取締所有的舊學,將舊學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

在展武帝的暗示、以及眾多大學博士、校長的鼓動下,天下間很快便興起了“興新學、滅舊學”的說法,人們幾乎以為那些舊學會就此走入歷史的煙塵中從此不再出現。

但陳盛改變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