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世界·第一次·大戰(第1/3頁)
章節報錯
有人曾戲稱,大唐就像是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一樣,開在一架莫名的軌道上,繼而這輛高速列車在軌道上一路狂奔,甚至無法停止。
就連他的掌控者——即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以及這輛列車的把控者陳氏也無法責令其停下。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認為無論是陳氏還是大唐皇帝都不怎麼願意讓這輛列車停下。
因為這輛列車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龐大了。
大唐的所有人、從上到下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底層的黔首們,全都享受著大唐這輛高速列車所帶來的利益,所有人成為了事實上的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當李象繼承了他父親的皇位,坐上了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從太極殿中發出聲音的時候,這位大唐的掌控者便發現了這個事實。
他的一生都在用力,用力讓這輛列車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而不要偏離他們所既定下來的軌道,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陳氏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陳碩身為李象一生的摯友、同樣帶領著大唐前行,甚至在陳碩晚年的時候,他還和李象一起,竭盡全力的想要讓這輛列車的速度變的慢一些。
他們敏銳的發現了過快發展給大唐所帶來的問題。
貧富差距逐漸的變大——這一點即便他們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法避免的,而針對這樣的行為,陳碩以及李象也想了無數的辦法,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們所發明出來的“階梯式賦稅法”,
是的。
為了避免貧富差距再一次擴大,而讓那些底層的黔首們無法生活,李象和陳碩在陳氏以及與陳氏交好的幾個真正的世家的支援下,進行了賦稅的改革。
這一次的改革波及天下人。
在這一次的賦稅改制之下,那些最為尋常的底層黔首甚至不需要繳納過多的賦稅,反而是那些有錢人、賺的很多的世家需要繳納許多賦稅了。
甚至到了某種數額之後,繳納的賦稅數字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四成五。
這一行為當然引起了某些商人以及權貴世家的不滿,但在陳氏以及皇權的威懾下,他們不得不遵從這樣的行為,畢竟大唐皇帝以及陳氏家主從來不會假仁假義的和他們打太極。
敢逃稅、敢避稅、敢不正確的繳納賦稅?
你以為陳氏以及皇帝手中的刀是幹什麼的?
這一點是在一個龐大的世家——即范陽盧氏徹底覆滅了之後,那些所謂高貴的世家們才認識到的事實。
皇帝的“賦稅制度”是願意跟你講道理——而當皇帝願意跟你講道理的時候,你最好還是跟皇帝講道理,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當你不願意和皇帝講道理的時候,皇帝會做什麼。
更何況.
哪怕是皇帝願意包庇你,那個公正廉明的、六親不認的陳氏會願意麼?
哪怕是皇帝也同樣要屈服在陳氏的淫威之下,甚至所有人都覺著,陳氏的威嚴較之往昔那千年的時候,更加深重了.
看一看吧,看一看現在的陳氏的子弟都在什麼行業。
他們的手中掌握著最先進的科技,掌握著最發達的經濟,甚至站在朝堂的高位上。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一直能夠保持自己的純潔性,但這樣的一個政商科技一體的龐大怪物,誰不害怕呢?誰都會害怕的。
於是,在陳氏的監督下,在皇帝的努力下,階梯式賦稅制度方法終於平穩的開始執行了,而這一賦稅方法不僅沒有像是大臣們所想的那樣讓國庫的收入變少,反而是讓國庫的收入翻了近乎三倍。
當然了——以陳碩的嫡長子,當代安國王陳與義的話來說就是:“那群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什麼不知道?他們不知道底層黔首的身上根本沒有什麼油水?他們不知道那都是血汗?他們不知道真正的財富都在權貴們的身上?”
“嘿,如果真的有人信了那群偽君子的話,覺著他們是無辜的,那我覺著他的腦袋不如割下來給長安坊翡翠樓裡的姑娘們當夜壺吧。”
是的。
陳與義不相信朝堂上的那群人所說的話,他認為這群人所說的話都不過是敷衍的藉口罷了,是一層披在婊子身上的華麗外袍。
至於這話說的對不對?
基本上沒有人知道正確的答案,因為這話是安國王陳與義說的,所以那些平日裡覺著自己十分高貴計程車子們甚至連個屁都沒敢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