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政變(其五)(第3/3頁)
章節報錯
尚且在宮中的太后,在所有人都目睹的情況下,被動的接受了來自這兩位的“黑鍋”。
張春同樣是“神色大驚”臉上帶著茫然與惶恐,他連忙上前將依舊彎腰的張安年攙扶起來,聲音有些哽咽:“原來陛下竟然受到了如此的苦楚啊!”
“我等身為臣子,竟然連此事都不得而知,當真是為臣不力!”
“今日,哪怕是先帝當年留下了什麼旨意臣也無法忍受了!”
“陛下!先賢曾言,父不慈,子何必孝,更何況太后非陛下生身之母,何必如此顧忌太后?”
“臣請陛下收繳太后權利!”
周圍的百姓們也都憤怒的大吼著:“請陛下收繳太后權力!”
張安年雙眼通紅:“你們這是為何?難道是要逼朕不仁不義不孝麼?”
張春跪在那裡,猛的扣頭,額頭上沾染著些許雪花。
“陛下!”
“昔年陳子曾對當年的趙太后以及始皇帝言,您一旦成為皇帝,成為這九五之尊之位,就已經不是一個孩子的身份了,有什麼不孝之言?”
“當年陳子誅殺趙太后,今日若陛下執意不肯收繳太后手中權力,臣寧死前去官渡,請鎮國王出山,誅殺奸佞!”
陳氏是塊磚,哪裡好用往哪裡搬。
此事,提起陳氏之後,百姓們的聲音也明顯是有了更多的底氣。
“陛下!我等願前往陳氏請鎮國王出山!”
一群百姓們的臉上帶著懇求。
此時的風雪更大了,呼嘯而來的蕭瑟冷風將一切都席捲,張安年落淚,看著眾生,只能夠低聲道:“也罷,為了這天下,為了這眾生,哪怕朕擔負這不孝之名又能如何?”
他轉過身,面對那皇宮以及太廟的方向,微微躬身。
“今日,朕以大虞皇帝之身,以祖宗靈位為誓。”
“將科舉考試定為一科,所考內容由建武大典之中抉擇出法典、以及治國安民之策,若後世皇帝有違背此言的,眾生皆可反之!”
“而其不為逆賊耶!”
“今日之誓,與天共鑑!”
“山河不改,誓言不休!”
萬歲十二年冬。
持續了多日熱鬧的京都變得寧靜起來,而關於皇帝幼年時候苦楚,之前的“昏庸”更是被太后所裹挾的訊息傳遍了大江南北,所有人都知道了,不是皇帝不好,而是皇帝身邊有奸佞,有一個壞透了的太后!
而且還有兩個昏庸的臣子——哪怕他們也是被人矇蔽了,但那又如何?皇帝都認錯了,你不認錯?你既然承認你錯了,那你就是昏庸無能!
楊府
獨孤信的神色有些難看,他看著面前的楊堅低聲說道:“這幾日本來是想要將你們官復原職的,但是但是陛下用民間對你們的怨言當做藉口,將之再次推遲。”
“你我等人官復原職,只怕是要再等一段時間了。”
楊堅的神色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反而是嘆了口氣說道:“事實上,當那個叫做盈安的當眾說出誅心之言的時候我就知道了,這是陛下做的一個局。”
“他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改革科舉制,使得新的學子變成真正的、能夠佔據高位的天子門生,另外一方面則是挽回自己名聲,最後還能夠將太后限制在深宮當中,日後即便是太后想要做什麼,都會被前朝的臣子直接以此事頂撞回去,甚至人們不會覺著臣子和陛下做錯了,反而會覺著太后錯了。”
“最後,他還能夠拖延你我回到朝堂的時間。”
“哪怕只是拖延一年,陛下也有足夠的時間收攏一大部分的臣子,從而真正的形成與我們的掎角之勢了。”
楊堅說著說著,便感慨的說道:“你我都小瞧了陛下啊,陛下的聰慧恐怕古往今來都能夠名列前茅了。”
他的目光穿透一切,看向那深宮:“不過,這一場爭鬥還未曾結束。”
“孰勝孰敗,還未曾有結果呢。”
勤政殿
張安年的神色愉悅,他看著手中的奏疏:“盈安,你瞧瞧這些人,變臉變得有多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