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當自強,自三皇五帝承九州文明而立華夏,至今數千年矣。”

“期間苦難無數,先賢輩出。”

“昔年,天降大水於華夏,大虞何曾屈服?以九鼎鎮華夏九州,而立一家一姓之王朝,至今又千年矣。”

“天下動盪之賊,何曾為大虞也?”

“漢所謂天命,不過虛妄也。”

“若天有命人便從之,何需先賢問世?”

“若天有命人便服之,何來華夏九州之雄立。”

“若天有命人便屈之,何來華夏之族戰四方而懾四夷?”

“故,無天、無命,無有天命也。”

這是“伐天檄文”的開篇,十分簡單的一段文字,甚至不算是有什麼文采,但其中所蘊含著的精神則是無論過了多少年都能讓人熱血澎湃。

開篇之“人當自強”也是後世為之取名“自強書”的原因。

而後洋洋灑灑數千字都是在論述人與天命之間的“關係”,便不再節選,但這篇檄文與其稱為是一篇向大漢發出的“檄文”,還不如說是大虞向“天”發出的檄文。

在這篇檄文的最後,這篇檄文的作者只是簡簡單單的寫了一句。

“此之謂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也。”

“天若有命以令人之懾服,則大虞不當也。”

“今之一戰,無論勝負,願以為蒼生而“伐天”。”

整篇檄文沒有講述多少道理,甚至沒有文采,只是在告訴所有人,人應該自強,人應該站立在大地之上自強不息。

所以這篇檄文才被稱之為“伐天檄文”。

也正是因為這種平淡中蘊藏著的無盡的“傲然”,才讓它超越了“傳國玉璽”,成為了與軒轅劍、九州鼎並列的國寶。

伐天檄文傳到長安城後,曹髦拿著這篇檄文來到了曹植的府邸中。

這個時候的曹植已經是垂垂老矣,整日躺在床榻上,想要懇求上蒼讓自己多活幾日了。

看到這檄文的時候,曹植的手顫顫巍巍的支撐著他的身體坐了起來,他的口中一遍遍的唸誦著這篇檄文,最後甚至到了瘋魔的地步。

他恍然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啊,好啊,好一個伐天檄文!”

曹植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說道:“此人之才,遠勝我矣。”

“其中所蘊藏著的道理,是我這一輩子都不曾看到的啊!”

他捧著檄文,像是看到了人生至寶一樣。

“得看此文,死而無憾矣!”

話音剛落,他的笑聲便戛然而止。

曹髦看著曹植的頭顱重重的垂落下來,眼睛中帶著滿滿的痛苦與傷心之色,他猛的充上前去,跪伏在曹植屍體的面前。

“叔祖父!”

丞相署中

諸葛亮看著這篇滿是豪氣的“雄文”,眼睛中同樣是帶著些許的敬佩之色,他滿是感慨的對身旁的眾多侍者、大臣說道:“此人才華驚世,寫此篇者定然是大虞“祖天師”。”

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其實已經知道了“祖天師”到底是誰,所以他更加欽佩這一位了。

“當真是驚世雄文啊。”

他搖頭嘆息:“只是可惜,此等大才不能為大漢所用。”

諸葛亮環視周圍的眾將、眾大臣,低聲道:“最後一戰、決定了大漢與大虞未來的一戰已經到來,諸位可願隨我前往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