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伐天之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篇檄文中,帶著強烈的不甘。”
“曹植不想死去,但他卻已經沒有壽數可以繼續活下去了。”
“這應當也是他為曹髦所交出的“狀書”吧,以自己的才華為大漢寫出這樣一篇可以說傳承千年的檄文,以此來給曹髦鋪路。”
張成兩人都看著這檄文感慨著檄文中的文采,竟然完全沒有理會這檄文的真正“重要之事”。
末了末了,等到兩人都感慨了一遍之後,張成才笑著說道:“朕本來都想著要怎麼才能發起一場戰爭了,這下子連理由都不用想了。”
“我們只是抵抗大漢的戰爭而已,至於反擊到最後佔據了長安城、推翻了大漢?”
“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他站在那裡,微微側身,頭頂的“勤政愛民”四個大字閃爍著些許光亮。
“既然大漢天子說大漢是奉承了天命所歸,那麼大虞也不能不做一個回答。”
“大漢承襲天命,而大虞則是承襲數萬萬黎民之命。”
“大虞當代替百姓。”
“此戰不為大虞、大漢之爭。”
張成燦爛的笑了出來,臉頰上映照無數的光。
“此戰。”
“伐天。”
盼同二年秋,在大漢天子下達詔書要伐天之後,大虞天子同樣下達了一封詔書。
這封詔書更加有意思。
他的文采說實話是無法與“討虞檄文”相提並論的,甚至如果真的要比的話,其一為皓月,其一為螢火,螢火之光如何能與皓月爭輝?
但所有人都更加喜歡“伐天檄文”。
是的。
“伐天檄文”。
或者說,後世的人們更加喜歡他的另外一個名字。
“自強書”
這一封“詔書”也好、檄文也好,經過數千年的流傳,最後被中州博物院所收藏,成為了中州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也是後世大明人民聯邦共和國的鎮國之寶,一度被人將其拿著與“九鼎”、“軒轅劍”、“傳國玉璽”相提並論。
甚至隱約之間,超過了傳國玉璽的排名。
後世中,十大國寶的排名,前三位不知該如何排列,只能並列。
分別是
華夏九鼎、軒轅劍、伐天檄文
而後便是象徵著皇權的
“傳國玉璽”、“大賢良師至聖天師太祖皇帝印”、“赤帝劍”
而後是象徵著歷史文化祭祀的
“商太陽神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靠著“走後門”才排列到十大國寶的“洪武祭祀天地鼎”。
那麼“伐天檄文”中到底寫了什麼呢?
很簡單的一封詔書。
節選其中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