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祭拜了陳氏祠堂之後,便不會再有這樣的“潛在危險”了。”

陳康民詳細的為懷中的侄子解釋著這其中的“深意”。

“我們從官渡陳氏的地盤出來,並且過了明路,等於是與陳氏打了招呼,即便我們不是同宗同族、甚至沒有什麼關係,那些沿路的匪寇也不敢動我們。”

“因為這是陳氏的顏面。”

他們受到了陳氏的接待,就等於算是陳氏的客人。

打劫陳氏的客人,等於打劫陳氏。

天下間有這麼膽大的匪寇麼?

沒有。

所以他們此行一定會十分安穩。

陳康民懷中的子嗣這才點頭,似乎聽懂了,也似乎沒有聽懂。

而陳康民並沒有在意。

這些事情,以後會慢慢懂的。

而天下之間能夠這麼做的、陳氏能夠同意這麼做的人也不多,放眼天下也只有一個潁川陳氏而已。

因為這叫做“結緣”。

即便是強橫如陳氏,也不會想要整個天下都是自己敵人的。

元安九年。

長安境內,因為劉備的政策,大多數匪寇都被誅殺了,而境內一些“世家大族”也開始收斂自己的勢力,約束起來自家的子弟了。

因為劉皇叔下手狠辣。

從不留情。

從赤壁之戰結束之後,這位劉皇叔就好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他依舊那麼的仁德、和善,但這僅僅是對於那些遵紀守法的人以及長安境內的百姓來說,對於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強,以及為非作歹的人來說,劉皇叔就好像是變成了妖魔。

劉備殺的這長安境內世家人頭滾滾落地,一時之間,世家子弟最害怕的竟然不是那位已經成了“大虞”丞相的祖天師,而是這位還在掌權的劉皇叔了。

而隨著劉備的雷霆手段,長安境內百姓的生活也趨向於穩定了。

與長安方面不同的是,琅琊方面對世家的態度就讓境內的尋常百姓更加想要逃離了。

一時之間,天下的三個勢力之間的差異更大了。

長安方面顯然是壓制世家,而琅琊方面顯然是縱容世家,像是兩個極端衝,處於兩者之中的“大虞”則是更為平衡。

他沒有給世家提供特殊的待遇,同樣也沒有對世家進行特別的打壓。

而這種態度,更讓尋常的百姓以及世家都覺著放心。

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勢力邊界的劃分也更為清晰了。

元安九年,天下太平。

這是一段在三國曆史中較為和平安定的時間段,甚至也沒有發生戰爭,無論是區域性的戰爭,還是牽涉面較廣的戰爭。

三個勢力就好像是鉚足了勁兒,各自的發展著屬於自己的勢力。

他們所發展的方向也各自不相同。

長安方面,因為地處中原大地,掌握了大面積廣闊而又肥沃的土地,所以他發展的是農業經濟。

而琅琊方面則是因為緊挨著海洋,他們大力發展的是與農業相反的漁牧業。

他們利用進出海口,繞過了大虞方面,與西域的一部分國度進行交易。

因此,他們的經濟也較為發達。

大虞方面因為緊挨著西域都護府,所以幾乎把持了“絲綢之路”上的所有經濟商品,然而他與夾在中間的長安方面不同,他在緊挨著西域的同時,還掌握了一部分的“交州”地界,所以他同樣擁有港口。

與此同時,他甚至還擁有廣闊的南方田地,可以發展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