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帝王之心?

什麼是合格的帝王?

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根據時代與家國天下所處的環境不同,對帝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

那就是家國天下必須是在“私人感情”之上。

如果將天下放在自己的私人感情之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歷史中的漢昭烈帝這樣做了,他為了給自己的二弟關羽報仇,所以不顧諸葛亮的阻撓,從而帶著蜀國的兵將前往征討東吳,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是白帝城託孤。

歷史中的劉備同樣沒有聽從諸葛亮以及眾多部下的勸告,接下來荊州城,所以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是遁逃。

劉備是一個好皇帝麼?

可以說是一個好皇帝。

或者說,如同史書上所寫的那樣,所以蜀國才會那麼的浪漫,那麼的令人前仆後繼。

但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麼?

絕對不是。

如果劉備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應該怎麼做呢?

應該接受諸葛亮的建議,在劉表謙讓的時候,順勢接管荊州,而後以荊州為踏板,從而三分天下。

他應該在關羽死亡的時候忍著悲痛,好好的敲詐東吳一筆,然後將荊州徹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他應該藉助孫劉聯盟,從而一步步的發展自己的實力,從而不斷的擴張,最後吞併孫權,而後進一步和曹操平分天下,然後再次建立大漢。

三興大漢!

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應該做的事情。

但劉備原本所做的事情錯了麼?

沒有。

也正是因此,所以劉備才是那個“仁義玄德”的漢昭烈帝,所以他的人生中才會充斥著遺憾,才會令天下人都感覺到惋惜。

但也正是如此,這也是陳朱樓沒有選擇支援劉備、甚至劉備在這一場考驗中第一個出局的原因。

劉備此人,最多三分天下,但絕對無法得到整個天下。

因為人性本惡,仁德和善良無法壓制住所有的人,也無法壓服天下人。

歷朝歷代中,哪裡有任何一個開國帝王是仁義善良的?

周武王姬發是一個仁義善良的人麼?他不是。他能夠統率大軍征討商朝、他能夠遏制住手下那一群能人,他能夠令姜子牙專心輔佐。

秦始皇是一個仁義善良的人麼?他不是。他對手下獎罰分明,大秦天下之中即便是有暗流洶湧,但沒有見到始皇帝的死訊之前,誰也不敢動手揭竿而起。

漢高祖是一個仁義善良的人麼?他不是。項羽將他的父親和妻兒抓住,但他可以說“請分一杯羹”,他在逃命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孩子三次踹下馬車。他可以在成為皇帝之後,在儒生的帽冠中撒尿。

光武皇帝是一個仁義善良的人麼?是一個可以將私人感情放在天下之上的麼?他不是。他可以放過弒父殺兄的仇人,並且讓他為官為爵,並且真的從來沒有追究,他可以為了天下悍然揭竿而起,然後娶了陰麗華、郭聖通。藉助他們的權勢迅速登上權貴之頂峰。

曹操是一個仁義善良的人麼?他不是。他能在亂世中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丕是一個仁義善良的人麼?他不是,他可以為了天下而妥協,建立出“九品中正制”,他可以殺死自己的妻子,他可以想要殺害自己的弟弟。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呢?就更不必說了,司馬懿可以為了自己的野心忍辱負重,司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

隋文帝楊堅可以搶奪自己女婿的皇位,逼迫自己的女婿將皇位禪讓給自己;李淵更是可以為了皇帝的位置不斷的給自己的兒子畫大餅、然後搶奪自己表哥的皇位。

大宋的趙匡胤更是可以發起“陳橋驛兵變”搶奪孤兒寡母的皇位;他的弟弟青出於藍可以殺害自己的兄長然後殺害自己的幾個侄子。

忽必烈縱橫草原,同樣是梟雄般的人物;而大明的朱元璋就更不必說了,老朱開局一個碗,到之後成國後,輔佐他建國的人有幾個是好下場?

這些人的都是開國皇帝,他們的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特點。

其一,不計手段、其二,大多無情,可以將天下放在私人感情之上。

所以他們是一個開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