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時候儒家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

儒家的地位是從什麼時候才開始高起來的?

是從漢武帝之後。

正是因為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後世的儒家地位才會那麼高,可那是因為董仲舒的地位,以及那個時代沒有陳氏的存在。

哪怕是漢武帝,也無法在儒家逐漸充盈朝堂的時候,拒絕否定孔氏。

因為無論是什麼人都無法在獨尊儒術的時候,否定孔子,因為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就算你不想尊敬他,你也無法否定他,否定他等於是否定了整個儒家。

現在不同。

第一,天子沒有獨尊儒術,第二有董仲舒、有陳氏的存在,孔氏的影響力沒有之前那麼大。

甚至董仲舒可以直接說自己是野路子儒家,也不會有一個儒家的“領導者”對董仲舒指指點點,甚至可以讓他混不下去。

因為,孔氏自身難保。

董仲舒爭奪儒家正統地位的過程十分順利,甚至順利到讓董仲舒自己都有些不習慣,覺著自己是不是太過於容易就搶到了這個“正統地位”,這是不是孔家的陷阱。

他甚至前往未央宮中,找天子,請求天子派遣繡衣使者檢視這件事情。

然後甚至找到了陳氏請求陳氏的人幫助自己,保護自己。

但最後繡衣使者給董仲舒的答案讓董仲舒本人都有些不敢相信,孔氏為什麼不針對董仲舒,甚至是不給董仲舒設定陷阱呢?

答案很簡單。

因為孔氏沒有這個能力了,當年孔氏的學生——賈誼還活著的時候,在梁王那裡還有幾分的面子,但是現在梁王自己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賈誼還能夠有什麼面子?

孔氏還能夠有什麼面子?

因為孔氏當年支援梁王,所以先皇登基之後,就開始針對儒家和孔氏,而當今天子登基後雖然沒有刻意的針對儒家和孔氏,但也沒有給孔氏和儒傢什麼特權。

所以孔氏更加頹然。

所以孔氏更加沒有本事。

所以.董仲舒看著自己的雙手,臉上帶著茫然,所以自己這個野路子,是真的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儒家的正統,儒家的代表麼?

自己就這樣成為了能夠與當年諸子並立的一個代表?

董仲舒在院子裡站著臉上帶著茫然的神色,他回過頭,低聲喃喃自語:“我真的配麼?”

站在他的身後不遠處,陳秋、陳闢、甚至是一向漠然的陳無實臉上都閃過了些許的笑意,他們對視一眼,但都沒有說什麼。

陳氏的人不會對其他的人落井下石,但也不介意看一看別人的熱鬧。

或許是因為,看熱鬧是人刻進骨子裡的基因吧。

太初元年的冬天很快的就到達了,在這一年裡面發生了很多事情,大漢的朝堂甚至都發生了一些巨大的改變,這些巨大的改變有些甚至影響到了天下的格局。

這一年的冬天末年,孔氏掛上了白綾,據說是孔氏的家主去世了。

好像是因為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因為皇帝的支援,董仲舒就收到了不少的弟子,這些弟子中甚至有從孔氏的門牆中出去的,這讓孔氏的那位老家主更加生氣了。

然後就在某天怒急攻心直接病倒了,於是沒有熬過這個冬天。

而這件事情、或者說從孔氏家主病逝開始,董仲舒的“儒家”和孔氏、孟子的“儒家”就成為了不死不休的敵人,他們在往後的數千年時間都在不斷的爭鬥,不斷的爭奪儒家的正統地位。

有些時候是孔氏勝利了,有些時候是董氏勝利了。

在有陳氏干涉的這個時代,董仲舒的下場並沒有很悽慘,反而是在儒家混的風生水起,也沒有辭官這件事情,甚至在後來短暫的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京兆伊”。

只是政務和管理一座城池不是董仲舒的強項,所以後來董仲舒就自己跟天子辭官了,專心的在博士宮當自己的經學博士。

而這一個決定也為後來幾百年後,董氏成為大漢中第二佇列世家中最強大的世家這件事情做了一個鋪墊。

至於第一佇列?

第一佇列永遠只有兩個。

或者說不是兩個。

是一個,和另外一個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