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端起茶杯,眼眸中的一抹深邃一閃而過。

“孔垂,天子做的事情,也是得到了我的準允,你若是對此有意見,不必說出來。”

陳秋的下一句話讓孔垂覺著整個人都渾身發冷,他在那個眼神中被徹底的冰封。

孔垂沉默。

他看著表情肅穆的陳秋,沒有說什麼,只是直接站起身來往外走去。

而等到孔垂走了之後,衛青才是嘆了口氣,看向陳秋說道:“安國王,此次是衛某冒昧了。”

陳秋的神色卻沒有出現什麼變化,只是笑了笑:“沒什麼,這想必也不是大司馬的意思吧?”

“若是老夫沒有猜錯,應當是陛下的意思?”

衛青停頓了一下,但也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喝了口茶水。

而陳秋則是搖了搖頭:“你回去告訴陛下,我既然說了支援陛下,就不會再反悔。”

衛青更加的沉默。

天子與陳氏之間的事情,左右不是他這個大司馬能夠摻和的。

安國王府中的事情繼續發生,衛青倒是留了下來和陳無實等人在聊天,此時的未央宮中,大漢天子正在接見兩個人。

一者:陳無實。

二者:董仲舒。

劉徹坐在那裡,這兩年他身上的帝威愈發的慎重了。

“今日召見你們,只是為了探討二位的學問。”

他的臉上帶著柔和的笑容,此時的他看起來不像是個皇帝,倒像是這二人的長輩。

可無論是董仲舒還是陳無實,都不會真的將這位當成是自己的長輩去看待,尤其是董仲舒。

他不斷地剋制著自己內心的緊張,今日他要代表的是儒家一脈,或者說不僅僅是儒家一脈,三年前他與陳無實結為好友,兩人對於政治上、以及學問上的見解竟然完全一致。

他們都一直認為,天子一定會逐步無法容忍放肆的百家,而一定會開始收攏。

當年秦始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思想上的措施是書同文、車同軌,後來則是想要將民間的書籍全部都是收到皇宮之中。

而如今的天子繼位雖然未曾太久,但是已經初步表現出了那股子的帝王氣。

這樣的帝王,會容忍如今天下的風氣麼?

那些諸子百家們的子弟匯聚在諸侯王的門下,絲毫沒有顧忌的討論國事,甚至抨擊朝廷的一些政策。

雖然諸侯王沒有那個膽子造反,但是這樣思想上的行為,難道就是天子能夠容忍的了?

可諸子百家的思想雖然不能說全都是精華,但也的確是有許多利國利民的方向。

董仲舒和陳無實兩個人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的,他們有共同卻有截然相反的目的。

陳無實是為了自己的學問;董仲舒則是為了儒家。

慢慢的,兩個人求同存異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而今日天子的召見則是檢驗這兩種道路最好的辦法。

董仲舒想要證明自己。

所以他率先搶在陳無實的前面開口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說道:“啟稟陛下,臣之言論,盡然在此,請陛下觀之。”

劉徹挑眉,他看著坐在那裡的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