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無論是志向還是治國之道,你都是最類似朕的那一個孩子,往日朕為了追尋高皇帝的影子,而言及“劉武”類朕,不過是些許執念。”

“今時說這些話,也不是因為梁王令朕失望,而是朕隱藏在內心中許多年的話語了。”

劉恆又拍了拍劉啟的肩膀,而後朝著宮外走去。

當劉恆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大殿中的時候,宮殿中傳來一聲若有似無的哭聲。

纏繞了大漢四代帝王的“類己”魔咒,今日起,便徹底消散了。

陳府

御駕的到來悄無聲息,所有人都還沒有發現的時候,天子已然進入了陳氏的府邸中。

陳彼此時站在拙身樓之前,正在令僕人收拾家中的行李等物。

他要離開了。

劉恆站在陳彼的身旁,看著這忙碌的陳府,眼睛中帶著情緒十分複雜。

片刻後他問道:“老師,我是真的沒有對陳氏有絲毫的懷疑,這一點您應該清楚吧?”

陳彼轉過頭,直視著劉恆的雙眼:“陛下,我當然知道。”

他沒有自稱為“臣”,而是自稱為“我”,這讓劉恆覺著十分舒心,甚至比陳彼的回答還要舒心。

“我就知道,老師一定能夠看出來我所做所為的目的。”

陳彼的臉上也是帶著些許灑脫的笑容,他輕聲道:“是啊,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並沒有看到陛下的苦心,可是等到了後元五年的時候,我慢慢的就發現了不對。”

劉恆也是嘿嘿一笑:“所以那個時候老師就配合著我,和我一起調整陳氏子弟的架構,不是麼?”

陳彼點頭。

事實上,劉恆的確從未懷疑過陳氏,也沒有懷疑過陳彼、陳得、陳拓。

哪怕很多人都懷疑這一點的真實性也是一樣。

劉恆在前幾年所謂“針對”陳氏的一些舉措,讓人們認為他開始懷疑陳氏的一些舉措,是真正意義上的為陳氏好。

後世大詩人有一句詩寫的非常妙。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句詩乃千古名句,更是和古語中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今陳氏的困境便是因為“身在局中”。

而站在陳氏所沒有站在的角度去看待“陳氏”這個龐然大物的劉恆,在眨眼之間就發現了陳氏如今真正的問題,但他不敢直接跟自己的老師說。

因為那樣子的話語說出來十分像是“懷疑”。

所以權衡利弊之下,劉恆便直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這一點。

陳彼嘆了口氣:“陳氏太大了!”

“從先秦孝公時期傳承至此,已然近兩百多年了!”

公元前355年,陳氏開始建立。

如今已然是後元七年,也就是歷史中的公元前174年。

一百八十一年!

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家族綿延一百八十一年,也會出現一些“封建餘孽”和“髒汙”之處,更何況是如今的陳氏呢?

陳氏自當年孝公時期便為“國相”,從那個時候到現在他陳彼之時,七代人,有哪一代不曾當過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