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新皇三把火(第1/4頁)
章節報錯
諸王都在嘆息,嘆息代王登基的事情沒有迴轉餘地了。
整個天下間沒有嘆息的“劉氏子”大概也就只有兩個了,一個是代王劉恆,另外一個則是太上皇“劉盈”。
在劉盈傳位給了劉恆之後,他就開始了放飛自我之旅。
太上皇當然不可以離開皇宮,但是劉盈卻是可以有例外,有特殊,他可以離開皇宮,只要帶著護衛以及繡衣使者就可以了。
相較於太上皇這個位置來說,事實上劉盈更類似於他想要成為的“安平王”。
他是十分自由的。
劉盈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自由。
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今的他終於得到了。
德仁六年便這麼輕鬆愉快的結束了,因為劉盈很還沒有崩殂,甚至年紀尚輕,和劉恆都不知道誰先死的情況,所以他並沒有“諡號”以及“廟號”。
這對於歷史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畢竟很少有皇帝會在自己還沒有崩殂的時候就放權給太子,讓他成為皇帝,自己則是做無權的太上皇。
歷史上十分有名的太上皇只有三個。
第一,太上皇李淵。
第二,太上皇李隆基。
第三,太上皇十全老人。
這兩個人的情況各自不同,太上皇李淵是因為自己的兒子,那位天人之姿的李二鳳太強了,玄武門之後,李淵已經實際上喪失了所有的皇權。
成為太上皇不過是迫於形勢罷了。
他雖然是“自願”將皇位交給李二鳳的,但那種情況下,李淵已經沒有了選擇。
將皇位給誰?
他已經沒有兒子可以讓他禍害了。
至於第二個麼,也是自己作死,安史之亂的時候,這位陛下不抵抗安祿山等人,甚至推諉責任,那個時候他的兒子登基,稱這位為太上皇。
他的結局比李淵以及後來那位都慘。
被睏倦在深宮中不得出。
至於第三沒什麼好說的,這位雖然說是退位了,但其實手中還把控著所有的朝政,說一不二,他的退位只是因為“年齡太大了”,把持朝政太久了。
所以才退位。
歷史中較為有名的太上皇也就只有這幾個了,而如今又多了一個,多了一個自己心甘情願的退位、讓繼任者登基的太上皇。
且——是真的心甘情願。
甚至還十分開懷。
劉盈是歷史中第二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位真正擁有了權利之後又放下的太上皇,所以代王在詢問他的時候也十分小心與謹慎。
得到了劉盈的回答後,劉恆、太后、陳居三人商議了許久,終於是決定滿足劉盈的這一點喜好。
讓他出宮,只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劉盈得到了承諾後十分興奮的離開了長安城,當然這一切都是瞞著天下人進行的,在天下人的眼裡,劉盈這位太上皇如今還在皇宮內。
當德仁七年的第一縷晨光照射在大地上的時候,這個古老而又輝煌的帝國迎接來了屬於他的第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