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仁五年。

這本應該是尋常的一年。

如果不是這一年發生了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先是天子詔代王入長安城,之後又是天子、陳氏、甚至是呂氏等朝堂上真正的大人物們全都有了各自的小動作。

這些小動作一般人沒有辦法發現,但落在那些一直仔細觀察局勢的人眼睛中,就是很明顯的“波瀾”了。

於是,無數人都在猜測。

猜測陳氏以及天子、呂后到底想要做什麼事情。

在眾人的猜測中.

一封詔書毫無預備的橫空出世了。

“天子詔曰:立代王為皇太弟!”

此詔一出,天下震驚!

皇太弟?

這怎麼可能?

當今天子的年歲才多大,甚至方才成婚立後不到兩年時間!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沒有子嗣也是正常的!更何況天子雖然沒有嫡子,但後宮中某位后妃已經有了身孕?

怎麼可能立皇太弟?

天下間的波瀾全都湧現出來了,無數的人奔湧向了長安城,他們都暗自做出了決定。

即便這一次的事情是陳氏做的他們也要一往無前的戰鬥。

是的

即便這封詔書出自天子之手,甚至就連呂后以及朝堂上的諸多臣子們都沒有什麼反對的情緒,有些頑固的老傢伙也認為這一定是陳氏逼迫。

陳氏的勢力太大了!

當然了,在這些人當中,不僅僅是有真心想要維護皇權、維護劉氏天子的,也混進去了一些“別有心思”之人。

正如之前所說的一樣,陳氏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強大到了讓天下人都害怕的程度。

一個強大無比的家族除了在勢力上可以橫壓天下外,他一定也吞噬了不少的“利益”,哪怕陳氏不會刻意地去佔據這些也是一樣。

如今的陳氏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龐然大物。

即便是大漢倒了他們也不會早。

或許發展到這個時候的“陳氏”才算是達到了“世家”的層次。

陳氏的子弟們遍佈天下的每一個角落,有些人在邊緣、亦或者貧窮的郡縣為官,造福一方,也有一部分子弟在朝中一些重要的官職、亦或者在地上為州牧、甚至為某些封國的“國相”。

龐大的、肥沃的土地不僅僅滋養了劉氏,還滋養了陳氏,這是當年出自高皇帝之口的“陳與劉,天下共”,除非高皇帝再世,否則幾乎沒有劉氏的皇帝可以推翻這一承諾。

若是陳氏倒了,或者說不用“倒下”,只要他能夠損失一些“地盤”,就足夠一部分的家族吃飽了。

當重臣蜂湧而入長安城的時候,陳彼、陳居兩人都沒有什麼動靜,因為他們知道天子、呂后、甚至是他們陳氏的手中都有一個殺手鐧。

高皇帝遺詔!

高皇帝的遺詔不是一封,而是兩封。

這兩封遺詔是劉邦在思索之下定下來的,一封自然是立劉恆為皇太弟的詔書,另外一封與其說是遺詔,不如說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