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決定天下的去留。

這是屬於“王與皇”的剋制。

子嬰搖頭輕笑:“若是劉邦最後勝了,朕便許他稱王如何?”

蒙毅眼睛中閃過一抹驚訝,他低聲說道:“陛下,您比較看好的勝利者是劉邦?”

子嬰微微點頭:“不錯。”

蒙毅回憶著他心中的劉邦,臉上帶著一抹不贊同的神色:“陛下,劉邦此人不過是一個地痞流氓,身上哪有屬於皇者的氣概呢?”

子嬰莞爾一笑:“那蒙卿,你覺著什麼樣子的人配成為皇者呢?”

兩人淡淡的閒談,蒙毅倒是沒有像之前在朝堂上一樣那麼的嚴肅:“皇者的話,至少應該有始皇帝三分神韻吧?”

“最差也要有文皇帝三分神韻才可以。”

是的。

在蒙毅的心裡,像始皇帝那樣子的皇帝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而子嬰卻有不同的答案,他只是一邊在月光下走著,一邊低聲的笑著:“其實就像是人總有不一樣的一樣,皇者也是各有不同。”

“相較於始皇帝、文皇帝,我覺著反而是劉邦這種人更適合當皇帝。”

“他或許不像是一個貴族,也不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者,他更加像是一個底層的黔首,可正是因為他像是一個底層的黔首,當他成為了皇帝之後,或許才能夠讓黔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子嬰淡淡的說道:“我不是要選擇一個和先祖更像的皇帝,而是想要選擇一個能夠讓天下黔首過上更好生活的後繼者。”

“當然了。”

他微微一笑:“若是這個後繼者無法戰勝我,我也不會將天下交給他。”

“且看吧——”

武烈三年,冬。

在滿天的大雪中,戰爭終於爆發了。

陳勝選擇的時間點其實非常的不正確,但他卻沒有絲毫的辦法了,因為陳勝發現了一件事情,手下計程車兵已經開始懈怠、甚至有些開始有了背叛的心思。

他要在這些未曾發生之前,將他們綁在一輛戰車中,用一場血腥的勝利告訴這些人,他陳勝依舊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張楚王”。

同時,陳勝也想要告訴劉邦一件事情。

當年他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自身的才能不如劉邦,而是因為劉邦的人多、地位高。

如今,他們兩個人的情形顛倒了過來,他成了高高在上的、強勢的那個,而劉邦則是成了較為弱小的那個。

他要讓劉邦知道,什麼叫做殘忍。

武烈三年的這一場戰爭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當戰爭的煙火氣瀰漫到天下的時候,當天下人都開始知道這一場戰爭的時候,戰爭竟然已經結束了。

而勝利者則是出乎了一些人的預料,而又在另外一些人的預料之中。

勝利者是沛公。

關於這一場戰爭的記載不多,甚至只有秦書和漢書分別提了一兩句,但這場戰爭的影響卻並不小,甚至決定了後來楚漢之爭的命運。

也讓劉邦最後能夠站在秦國的面前,揮動那把命運之刃,從而建立大漢。

“武烈三年冬,陳勝伐沛公。是時天降大雪,乃上蒼之命數為沛公,噲出而戰,一戰則功成。勝之臣數十皆投沛公,此乃天命所歸。——《秦書·昭烈皇帝本紀》”

“武烈三年冬,高祖戰張楚王於沛,天大雪。——《漢書·高祖本紀》”

這便是關於這場戰爭,歷史中僅有的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