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楚王也有些失望,他以為子楚那麼拼命的想要活下去,在死後也會聽從“方士”的建議而大肆操辦,並且重新啟用“人殉”制度呢。

要是問為何“楚王”這麼清楚,那是因為子楚、子楚的“母親”華陽夫人身邊的“方士”,以及夏姬身邊的方士,都是楚國出身,畢竟楚國自古以來便是這些“迷信”的根據地。

楚國境內的山野神靈,比中原大地的神靈要多得多。

至於那些“方士”手中的丹方,也是從楚王手中而來,或者說是從楚國王室手中而來的。

這才是“子楚”之死的真相。

當然,楚王並沒有想要害死子楚,他只是想要讓子楚能夠更加親近楚國。

這短暫的一年便在連綿不斷的雨中過去了。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

而滿天的大雨也引起了陳鱸、陳仲、甚至是遠在官渡的陳肅的注意。

官渡

陳肅以及站在陳肅身邊的陳學臉上帶著些許凝重之色,他們抬起頭,手中撐著傘:“若是這雨再這麼下,只怕開年便是要有澇災啊。”

陳學撐著傘的手微微的探出傘面,他輕聲說道:“澇災並不可怕,但秦國如今國內卻並沒有很好的重視水利之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若是雨繼續下.”

陳學沉默著沒有繼續說話,他轉過頭,看著自己身邊的陳肅道:“肅侄,我想去咸陽城,面見秦王。”

陳肅看著陳學,沒有說什麼,片刻後說道:“叔父想要為秦國建水渠工程?”

陳學微微點頭:“當年我的父親曾經在“農事”上有很深的造詣,世人都以為我會追隨父親的腳步,走上農家的道路,可卻沒有想到我會沉浸在這水利之事上。”

他的嘴角噙著一抹笑容:“我已然得了師兄的信,師兄見到此等大雨也是心中難安,所以想要和我一同入咸陽。”

陳學微微搖頭:“如今韓覆滅,韓地早已經成了秦國的一部分,先王對韓地的處理十分妥當,於是師兄也不再怨恨秦國,願意出仕了。”

陳肅微微一驚,他沒有想到陳學的那位師兄竟然願意入秦為官,這下子他就更沒有理由阻止四叔去咸陽了。

於是沉吟片刻後說道:“也罷,四叔便去吧。”

“只是切記,不要過多的沾染朝政之事。”

陳學點頭,他知道自己的侄子為什麼擔心他,他雖然年歲和輩分比陳肅大了一些,但心性卻沒有這位身為家主的侄子那麼“玲瓏”。

“我會的。”

他撐著傘緩慢的看著遠處霧濛濛的山河萬里。

“我沒有學到多少父親的才學,卻想要如同父親一樣,為這片萬里山河的黔首多做一些什麼。”

莊襄王四年在連綿不斷的大雨中過去了,伴隨著這一場大雨而來的是各地彙報的災情。

秦王政元年,秦王嬴政登基。

登基之初,由於尚且沒有加冠,所以依舊是由先王所任命的輔國大臣管理朝政。

他們分別是:安國君,右相“陳鱸”、武安君,太尉“陳贊”、文信候,左相“呂不韋”、上卿,大將軍“蒙鶩”、“王翦”、“李牧”,以及負責國事的“十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