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的聲音帶著不甘和遺憾,然而沒有等他將胸中的那一口氣抒發出來,一陣無力感便擊穿了他整個人。

他的手無力的垂在床榻上,眼前有著無數金星綻放。

子楚眼前的一切開始模糊而又變得清晰,以往所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的再次出現在了他的眼前,他的人生如同走馬燈一般浮懸。

一陣陣哭聲好似從他的耳邊傳來,他聽到的哭聲從清晰變得模糊。

終於,秦王子楚閉上了眼睛。

嬴政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幕,臉上帶著些許苦楚,但悲痛卻並不多,他與子楚的相處時間並不多。

子楚是昭襄王四十四年離開的邯鄲城,在他離開邯鄲城之後的一年嬴政方才降生。

而也是在孝文王時期,嬴政才從邯鄲城歸來,歸來的時候子楚正忙碌著和公子傒爭奪王位,再之後

再之後,便是秦王子楚的時代了,嬴政想要見子楚很容易,但想要與子楚培養出來感情很難。

陳鱸、陳仲站在一旁,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幽幽的嘆了口氣,而後將心中的感慨全然收斂了起來,之後才輕聲道:“臣等,參見王上。”

他們帶領著殿內的大臣參見新的秦王。

嬴政站在原地,看著眾人,神色複雜無比,他閉上眼睛,胸中一口氣似乎要綻放出來,這便是登上王位麼?這便是秦王的姿態麼?

他輕輕睜開眼睛,眼眸中銳利的光芒一閃而過。

秦王嬴政!

“不必多禮。”

這一刻,正式進入了秦王政元年!

步履匆匆的處理完子楚的喪葬事宜,秦國再次陷入了沉默的哀痛中。

不到十年,秦國已經接受了三位秦王的崩殂,這對於國人來說,對於王室來說都是一件悲痛無比,且不能接受的事情。

此二代的秦王為何如此短命?

秦國的國人們不知道,但他們都盼望著新的秦王能夠多支撐一段時間,秦國短期內無法再承受再一位崩殂的秦王了。

子楚的葬禮事宜並未大操大辦,也並沒有讓國人們為之戴孝太久。

這是子楚最後的仁慈。

也是這三代秦王共同的仁慈,也正是這些“仁慈”才讓秦國不至於陷入“悲痛”後再次陷入到“災厄”之中。

須知,為何古代的國君,尤其是戰國時期的國君崩殂是一件大事,甚至是能夠影響到黔首的大事?

因為黔首需要為王戴孝,並且禁止一系列的勞作、娛樂等等。

可以說,一位王的崩殂至少會讓一個國家陷入一年的停滯期,所以在接二連三的有王崩殂的國家,很快的就會衰落,而這個時代的人則是管這個叫做“天譴”。

秦國並未這樣。

昭襄王、孝文王乃至於如今的莊襄王,三位王都以當初的“以天代年”之數為例,以三天代三年,且沒有耽誤春耕等事宜。

因此,秦國的交接並沒有那麼的慌亂而是顯得井井有條,國內的一切也依舊在按照秦律而施行著。

這讓看著秦國的其他幾位國君都感覺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