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冀州刺史部 第六八章:姚貢廣川三求援(第2/3頁)
章節報錯
雖然這些日子典韋一直忙於訓練青州兵,也很少在陳諾身邊走動了,但保衛陳諾,監視部下的任務並沒有因此而落下。典韋有他的要忙,但他已經在短時間訓練出了一批可用的親信,典韋不在有他們保護在陳諾身邊,更有一些刺奸在營中和縣寺內走動,確保防止了其他奸細在陳諾身邊的活動。
典韋即出,陳諾嘿然一笑,也就放下手頭的竹簡,讓人請姚貢使者進來。
世人皆知,修縣黃巾撤後,又有一夥黃巾轉而奔襲廣川,已圍城達十數天了。
想不到姚貢這老骨頭還真是又臭又硬,他居然堅持到現在才派人登門求見陳諾,也罷,暫去會會他的這個使者。
那個使者被叫上來,仍是端著一副派頭,架子倒是不小,高昂著頭顱,與陳諾說道:“廣川之圍陳將軍想必是有所耳聞的吧,如今賊人圍城不走,而且勢頭愈演愈烈,姚國相讓我來問問將軍,將軍是何打算,為何至今不聞將軍發兵相救?是欲坐視廣川存亡嗎?”
陳諾趕緊拱手,說道:“國相這話太嚴重了,想黃巾乃國之賊,人人得而誅之,我雖為一縣小小之令,也有這個責任。可問題是,我修縣剛剛新被黃巾騷擾,城池已是殘破不堪,正待急需修整;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我目下既為修縣一縣之令,當然先要為我治下百姓著想吧?想我自己的事情都還沒有處理好,城池未葺,百姓尚未安撫,如何有心去管別人的閒事?所以對於廣川之圍,下官也是愛莫能助啊,還望使者在姚相面前美言兩句才是。”
使者寬袖一掃,嘿然一笑,說道:“我家姚相早知道陳將軍有此一說,必以其他藉口搪塞。也罷,姚相說了,暫不追究陳將軍你發兵來遲的責任,讓我轉告將軍,請將軍令到之日,速速發兵廣川,不可延誤!”
使者說著,就要站身而起。
“令到之日?”
陳諾嘿然一笑,說道:“什麼命令,請問姚相以何身份要求我發兵?”
使者拱手道:“自然是國相之令!”
陳諾搖了搖頭,反問道:“哦?是嗎?請問你家姚國相所領何地?”
“哼!”
使者鼻子一哼,袖子一拂:“陳將軍你這是明知故問,我家國相自然領的是清河之國。”
陳諾連忙抱袖:“哦,清河國嗎?可惜啊可惜,他既是清河國,那麼也就無權過問我渤海之事,更沒有權利調動我渤海之兵,就請麻煩使者轉告國相大人,說我陳某實在愛莫能助了,請吧!”
使者一聽,也立即明白了過來。陳諾如今是修縣縣令,修縣地處渤海,是不屬於清河國的,照理清河國相沒有特權是不可以跨郡調動他郡人馬的。
使者碰了一鼻子灰,臉上一紅,知道陳諾抓住這個理由是不肯發兵的了,更何況姚貢本來是理虧在前,誰叫他那時眼看著修縣危機卻是始終見死不救,此時也就別怪陳諾獨善其身了。
使者無奈,手上一拱,也就灰溜溜的從陳諾這裡出來,自回了廣川。
對於黃巾軍突然大舉圍攻廣川,其實陳諾並不感到意外。畢竟,沒有誰比他更加清楚這夥黃巾的來歷。
修縣黃巾被擊潰後,還剩下了許多俘虜要處理,幸得當時孫輕及時趕到,陳諾於是賣了他一個人情,將這夥黃巾一併都交給了他。但讓他放他們也不是白放的,附加條件就是讓孫輕帶著這夥敗兵,再鼓動其他各路黃巾,轉而深入廣川,去攻打國相姚貢。
公孫瓚借刀殺人,陳諾當然也想借刀殺人。
報復之在其次,亂中取利才是最終目的。
如今黃巾圍住廣川不走,雖然姚貢曾數次出戰,但黃巾畢竟人多,又有孫輕和陳諾暗地裡支援,姚貢更別想討到任何的便宜。也難怪,像他手上雖然有不少的人馬,糧草也是十分的充足,奈何他本人文官出身,不善於統兵,就算有一兩個能打仗的,他也不放心將人馬交給他們。
這其中最能打仗的,當然要數朱靈了。只是朱靈在先前的一系列舉動中,明顯有偏向陳諾的表現,實在讓他嫉恨,不敢相信他,所以寧願自己總統兵馬應戰,也絕不輕易將兵馬交於旁人。他所部本來不怎麼樣,又加上他不會打仗,能不輸給黃巾?
他這一戰打下來,差點是嚇破了膽,好不容易從黑壓壓的黃巾之中撿回一條小命,等到回城在城牆上一看城下骨碌碌的滿是黃巾,也終於認識到打仗不是那麼好玩的了。於是在之後接下來的幾天裡,他也是堅城而守,不肯輕易出戰,只將督戰的任務交給了幾個部將。
圍城之初,他也想到要不要求救於修縣的陳諾,畢竟陳諾自修縣一戰大勝後,不但威望上去了,而且有了勢力,說不定眼下也只能指望他來退敵了。可一旦想到先前修縣被圍時自己的所作所為,又實在是沒有臉面再輕易求救於陳諾,也就將這事情一拖再拖。
然而,黃巾也不是善類,姚貢不出戰,他們不但不會撤走,而且圍得愈緊,且附近前來增援的人馬也越發的多了起來。眼看各部禦敵無方,兵馬損失慘重,姚貢也認識到了其中的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