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思藏,就是後世的藏地,也是大明的藩屬國之一。

趙貞吉吩咐完畢任務,也沒有在詹事府過多停留,而是直接返回了內閣。

詹事府新成立,領了差事的人,都想要在趙貞吉這個詹事面前表現,一個個如同打了雞血一樣,殺向禮部開始工作。

申時行和沈一貫則拉住了蘇澤,最瞭解情況的申時行說道:

“子霖兄,這烏思藏貢事可是很難辦的啊。”

不用想,自己又被穿小鞋了。

這是什麼?先天穿小鞋聖體?

你趙貞吉看著濃眉大眼,怎麼也搞穿小鞋這一套啊?

蘇澤無奈的嘆氣,自己身上這個高拱黨羽的標記太明顯了,趙貞吉是在徐階推薦下入閣的,順手打壓一下自己也是正常的。

部門一把手,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特意針對屬下,只需要將一些難辦的任務交給手下辦,再美其名曰“鍛鍊年輕人”,就可以輕鬆斷掉年輕人的前途。

蘇澤前世就見過不少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折在這一手上。

關鍵是你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大家都領了任務,怎麼就你辦不好呢?

你說工作難辦?天底下工作哪有不難辦的?工作還要挑肥揀瘦嗎?

蘇澤向申時行問道:“請汝默兄賜教。”

申時行簡明扼要的說道:

“烏思藏自先帝朝就爭貢不斷,每次入貢動輒遣使千人,索要貢禮。先帝已經御批嚴令禁止烏思藏多貢,但是依然無法禁絕貢使。”

“這次冊立東宮,烏思藏又來爭貢。”

爭貢,蘇澤終於明白為什麼申時行說烏思藏的事情難辦了。

說起朝貢體系,後人想到的是萬國來朝,是天朝上國的大明當爹。

當爹是真當爹,但是兒子向爹要錢,爹也是要給生活費的。

和現代人所想的不同,大明的藩屬國是很樂於朝貢的。

首先每次朝貢後,大明都會給不菲的獎勵。

這就等於兒子給老爹拜年,老爹就要給壓歲錢一樣,藩屬國只需要朝貢一些當地特產,大明給的賞賜,遠遠超過貢物的價值。

而這些朝貢使者把收到的錢用來購置中國商品,然後拿到他們本國出賣,獲取大利。

而且朝貢使者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的開支就都由公款報銷。

因此這些藩屬國爭相來貢,大明只能限制他們來貢的次數。

其中最貪婪的就是朝鮮了,朝鮮對明朝的朝貢十分頻繁,雖然明朝明確規定朝鮮三年一貢,但朝鮮對一年三貢、甚至四貢仍不滿意,有時達到六貢。

此外就是倭國,嘉靖年的東南倭亂,起因之一,就是因為“爭貢”。

日本大名細川氏和大內氏,各自派遣對明朝貿易使團來華貿易,兩團在抵達浙江寧波後因為勘合真偽之辯而引發衝突,在浙江寧波爆發了武力殺戮事件。

這場爭貢事件,讓嘉靖皇帝斷絕了倭國朝貢的資格,倭國為了和中原貿易,滋生出大量的倭寇,然後就有了東南倭亂。

聽到爭貢,蘇澤就知道事情難辦了。

趙貞吉果然將難辦的事情交給自己來辦了。

蘇澤又疑惑的問道:

“這次冊立大典時間這麼緊,烏思藏的貢使怎麼來的這麼快?”

申時行說道:

“這次不是正趕巧了嗎?烏思藏格魯派法王去世,內部為了新法王爭的頭破血流,甘丹寺和哲蚌寺,分別尋得轉世靈童,派遣使者前往京師請求陛下聖裁,這些使者聽說要辦冊立大典,就立刻改稱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