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2頁)
章節報錯
果然不出蘇澤的意料,次日,內閣首輔徐階再次上書乞休,這一次皇帝依舊留中不發。
六月十三日,徐階再次以自己老病為由乞休致仕,這一次隆慶皇帝下旨慰留,再派遣御醫前往徐階府上,展現慰留的態度。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大臣們已經明白了皇帝的態度。
御史臺和六科的言官們,又怎麼能忍住這個機會?
除了徐階的門生故吏外,言官開始瘋狂上書,彈劾徐階在位期間的各種過錯,御案上堆滿了彈劾徐階的奏疏。
六月十五日,徐階再次上疏,在這一次上疏中,徐階歷數自己為政的得失,在奏疏最後向皇帝推薦了李春芳和趙貞吉入閣。
事到如今,徐階罷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份奏疏也體現出徐階的水平,姿態放的非常低,態度也十分的真誠。
更重要的是,徐階推薦的李春芳和趙貞吉,是無論資歷名望,還是和皇帝私人關係,都是足以入閣的人選。
這是給自己找退路了。
徐階和李春芳亦師亦友,是心學同道,李春芳的政治主張也和徐階差不多,簡單的說就是清靜無為,性格也比較保守。
趙貞吉和徐階也是講學同好,政治立場上也和徐階差不多,屬於不粘鍋型別的。
這兩人入閣,以李春芳的資歷威望,必然接替徐階擔任內閣首輔,這樣就能繼續壓制高拱。
蘇澤不由感嘆,政治果然就是“人的藝術”。
徐階雖老,但是這一手致仕的表奏,給自己留足了退路。
按照徐階的設想,等他致仕後,內閣五人,首輔李春芳,輔臣張居正、陳以勤、趙貞吉,都是他的門生故舊,四個人打一個高拱,肯定是優勢在我。
那這樣就不用擔心自己致仕後的安全問題了,不用擔心高拱的政治報復了。
只是蘇澤冷笑一聲,徐階不知道的是,高拱和張居正已經暗中有了默契。
蘇澤想起了史書中,南京禮科給事中張應治,是張居正執政時期實行一條鞭法的急先鋒,就知道他是誰的人了。
只能說張居正實在是太擅長布閒子了,朝中沒人看出他和張應治的關係,不知道這次“倒徐”是他在暗中發力的。
好弟子不可靠,李春芳性格軟弱,趙貞吉又是不粘鍋。
至於陳以勤?
在徐階上書乞休的時候,內閣大學士陳以勤也同樣上書,請求致仕。
這一次皇帝下詔挽留,但是陳以勤似乎去意已決,一天上疏三封請求致仕。
就這樣,讓徐階沒想到的是,自己還沒致仕,陳以勤就先辭職了!
完了!四打一變成了三打一!
六月十八日,在北方巡邊的李春芳回朝,隆慶皇帝詔李春芳入宮廷對。
六月十九日,徐階的乞休奏疏終於被皇帝批准,這位歷經嘉靖隆慶兩朝,鬥倒了嚴嵩的大明首輔,終於辭官歸鄉。
隆慶下詔表揚了徐階定策翼贊之功,又給徐階的三個兒子蔭官升遷,君臣二人算是體面的分手。
再有詔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入閣任首輔,吏部侍郎趙貞吉改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也入閣。
這些朝堂上的大風暴,和身在國史館的蘇澤沒有太大的衝擊,畢竟他現在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