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自然是一下子就聽出了張居正的意思。

張居正剛考中進士,也是熱血青年,曾經上《論時政疏》針砭時弊。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的力量太小,因為不得志曾經病退了一段時間,後來再入翰林院的時候,就開始韜光養晦,跟隨徐階的腳步。

張居正這是拿自己的經歷,來勸說蘇澤,不要參與內閣的爭鬥。

當年嚴嵩權勢煊天,最後落到一個“寄食墓舍以死”的下場。

張居正也是在點蘇澤,別看高拱如今得勢,可朝堂局勢瞬息萬變,一旦高拱失勢,蘇澤跟著高拱這麼緊,那肯定要被清算。

這就是士大夫所謂的“亂世隱,盛世出”,張居正是在點蘇澤,讓他不要貿然介入高層的鬥爭中。

蘇澤對此當然不以為然。

穿越前他就在隱,現在穿越了,又有了金手指,難道還要隱?

但張居正是長輩,又是上司,他這樣放低姿態勸說蘇澤,蘇澤當然要有所回應。

蘇澤說道:

“學士,末學幼年曾就讀書院,書院有一楹聯,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張居正聽完眼睛一亮,連忙問道:

“這是哪位大儒所提?”

蘇澤搖頭說道:

“年代久遠,不可考也。”

“蘇澤以此聯為戒,范文正公也曰‘處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蘇某上疏並非為了自身功名,而是為了國事計。”

“眾臣謀身,何人謀國?但為國計,不計生死。”

聽到蘇澤這麼說,張居正也不再多勸,神情複雜的看向蘇澤,就轉身離開了史館。

蘇澤知道這次交談,自己的“人設”是立住了。

混過職場的朋友都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人設”。

無論什麼樣的職場,最終決定事情的還是“人”。

人就有自己的好惡,古今中外都有人情世故。

私人交往自然是一種方法,但是在和領導靠近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立好人設。

當然,這個人設不是隨便立的。

馬上要主政的高拱,和歷史上會在神宗朝主政的張居正,這兩人都是實幹派的政治家。

所以他們更加看重實幹人才。

蘇澤將自己敢於任事,能夠做事的人設立起來,就算是在政治上和張居正產生衝突,他也會顧念自己的能力放過自己。

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張居正比蘇澤何止官大一級。

如果張居正真的要壓制蘇澤,就算是蘇澤真的完全站隊投靠高拱,也能在他的升遷中造成阻礙。

實幹的人設立起來,張居正就算不提拔自己,也不會刁難自己。

對於才官居七品的蘇澤來說,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