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2/6頁)
章節報錯
然則轉眼間,倒地者旋即掙扎起身,形若死而復生,復又衝向城前。
受之輕傷者更所無事一般,對之傷處不屑一顧,只知昂首向前攻速不減。
隨軍何曾見過如此景象,一時間心膽俱裂士氣全無,隨候南宮代亦是驚駭不已,活得大半輩子未曾見過此等怪事,然則生死攸關之際,亦只得仗劍逼迫士卒上前禦敵。
此時楚軍業已衝至城下,楚將鬥祁身先士卒,引之大軍開始攀城作戰。
隨軍見之楚軍身披重創仍舊就衝殺向前,疑為天兵將臨攜就不死之身,由是戰意全無連連後退。
不多時,楚將鬥祁領軍殺上城頭,眼見得隨城即將落入敵手,隨室社稷危在旦夕,隨候南宮代只得硬起頭皮應戰,披堅執銳親自上陣。
隨軍見此士氣稍漲,隨之擁將上前阻截楚軍,近身白刃戰激烈展開。
激戰半日,楚軍因之寡不敵眾敗下城來,回營者不過百人,副將鬥祁更是戰至血盡而亡。
而隨軍則付諸於八千餘將士性命,方才將之楚軍逼下城頭,餘之士氣也已消磨殆盡,再戰當是必敗無疑。
及至入夜,楚軍燃起煙火,亟待夜戰,莫熬屈重又選的五千鐵甲,欲待飲就湯石變做荊尸再度強攻。
觀之楚軍架勢,當是不破隨城誓不罷休,隨候南宮代心知肚明,楚軍悍勇難擋,隨軍恐難撐到天明,即便擋下楚軍,隨城守軍亦將消耗殆盡,無兵無防,再遇危難隨室必亡,由是持節而出,欲待與楚罷兵談和。
回想日間慘烈搏殺,副將鬥祁以身殉國,卻未撼動隨城分毫,但有一線免戰之機,莫熬屈重決死不會再戰,見之隨候持節而出,是以欣然而往。
不多時,兩人會聚城前,莫熬屈重當先問日:“隨候邀見,可是請降耶?”
聞言,隨候南宮代淡然笑道:“某受王恩,駐守南疆,斷無投誠之想!”
莫熬屈重緊接言回道:“如此多說無益,你我整軍再戰!”說罷,即欲策馬離去。
隨候南宮代追言道:“將軍且慢,降楚無期,盟楚若何?”
莫熬屈暇回身問道:“何解?”
隨候南宮代續言道:“寡人身為周臣,護境保民至死不渝,著我投敵叛國,卻是萬萬不能!然某得之王上器重,授我操辦南疆事務,盟楚利民則無不可,邀見將軍是為請盟而來!戰則兩害,盟則合利,將軍以為如何?”
聞言,莫熬屈重暗自思之,楚王熊通半途暴斃,副將鬥祁戰死,再與隨人拼個兩敗懼傷,得之隨城又有何用?
還邦穩定朝局方是頭等大事,而今迫得隨人城前請盟,楚軍威名響徹中原,足可震懾諸侯,由是回言道:“隨候仁義,為民請盟,我便應君所請,止戰退兵,但請隨候自律,不再插手漢東事務,若有違背,我必引軍親取隨城!”
聞其言說退兵,隨候南宮當即應道:“若得楚不犯隨,寡人自此不問漢東之事!”
莫熬屈重頓首回日:“好!”
言訖,隨候南宮代取過盟書文約好,兩人即於城前署。
過之刻餘,兩人署名已罷,進而各執一份,莫熬屈暇隨即致禮告辭,策馬回陣即如約定起營退兵,隨候駐立城前,心中嘆道,荊楚崛起,漢東多難矣!
數日後,莫熬屈重引軍回渡溠水,於滿樹下取過楚王熊通靈柩,當即發喪郢都,並著全軍掛孝,護靈還邦。
夫人鄧曼獲訊,即告百官城前相迎,並布號全境為其舉哀。
因之早有預感,夫人鄧曼情緒波動不大,哀痛之餘與之令尹鬥伯比商定,奉其子熊貲承襲王位,楚室王王位更替得以平穩過度,亦不失為大功一件。
再說楚王熊通終其一生得以入隨,自此聲震天下名貫諸侯,後人評頌:及通而霸,僭號曰武!與之及後頭號宿敵齊室相比,齊室吞紀,得其地而失其心,楚室伐隨,失之地而籠其心,可謂不分伯仲。
但說楚王熊通伐隨作古,遺行九泉壯志未酬,然則齊公姜諸兒得紀而興,隨即又將矛頭瞄向衛室。
及初應言三年助朔還衛,而今三年之期將至,齊公姜諸兒意欲舉兵親征以證誓言。
公元前689年,初春,齊公姜諸兒恃軍待之起行,魯母文姜入營請見。
齊公姜諸兒大喜讓進賬中,謂其言道:“自弒桓公,舍妹極少入齊,今日駕臨,有何示孤?”
文姜殮顏直面問道:“兄欲伐衛乎?”
徵西大軍還未起行,軍機大事為其一語道破,齊公姜諸兒心中著實有些驚訝,接言道:“正有此意,舍妹如何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