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宋莊公雪恥 諸侯三伐鄭(第2/5頁)
章節報錯
見此,齊公姜諸兒當面許言道:“姬突小兒,自小目中無中,少時相聚,多生齟齬,今聞大夫此語,我必助宋討回顏面!”
大夫仇牧以茶代酒,敬言道:“得齊主持公道,吾君定得沉冤昭雪!”
齊公姜祿甫舉杯回禮,大夫仇牧謂其言說聯軍伐鄭之想,並約定出兵之期,齊公姜諸兒毫無異議,並親送大夫仇牧離齊。
謀劃經年,宋公子馮如法炮製,集聚陳蔡宋衛齊五邦聯軍,開啟伐鄭征程。
冬十有二月小寒日,聯軍拔營起行,浩浩蕩蕩開赴鄭地,宋公子馮將之聯軍分為四部,陳、蔡兩軍先行是為前軍,修路鋪橋承保大軍前行暢通無阻,齊、衛軍分居兩翼,齊為右軍兵圍鄭城,衛為左軍臨戰長葛,宋公子馮居中自領中軍,直行過境奔掠新鄭。
不數日,各路人馬行抵預定地點,齊佔鄭城南郊,衛踞長葛城北,意在遏制兩城援軍新鄭,陳、蔡大功畢成,稍退居後掠陣,宋軍兵臨新鄭,城東十里安營。
是日黃昏,戰書傳至鄭公姬突手中,其時文武百官齊聚朝堂,鄭公姬突託舉戰書,謂眾言日:“戰書即下,次日天明,宋軍便要發兵欺城,眾卿可有高見?”
聞言,眾皆竊竊私語,良久議無定論。鄭公姬突不奈道:“與眾為謀,枉費光陰也!詔令,全軍備戰,來日迎戰宋軍!”
聞得此言,大夫祭足出而搶言道:“君上且慢,肯否容臣一言,再做決斷!”
祭足者,三朝重臣,堂前欲言,無人敢阻,鄭公姬突亦例外,旋即回身落座,伸手請將示言。
大夫祭足傲立身姿,正色回言道:“我軍勢單力薄,與宋決戰必敗無疑,望君以社稷為重,忍辱尋宋議和,金玉錢糧但問其數,鄭盡予之,只要鄭存於世,自有取回之日!”
待其言罷,眾皆紛紛擁戴附言。
觀之朝堂喧囂刻餘,鄭公姬突拂案而起,怒斥道:“鄭自桓公起,唯見血戰沙場而亡者,未見屈膝跪地而求生者,寡人更不欲開此先例,汝再惑亂朝堂,立斬之!”
快語言畢,稍待喘息,拋擲戰書於堂中,進而沉聲令道:“整軍備戰,違令者,殺!”說罷,轉身離朝。
君令在上,眾皆不敢有違,只得受命而行。
次日拂曉,鄭公姬突領軍開出東門,宋公子馮則早已列陣城下,等候多時矣!
待其布好陣型,宋公子馮揚言喊道:“識勢者,跪地請降也!”
鄭公姬突提槍橫馬陣前,聞聲應言道:“匹夫莫逞口舌之快,有膽便來與我搶下爭雄!”
宋公子馮冷笑一聲,不復回言,杖劍前指引百鼓雷鳴,宋之三軍聞聲而出,奮勇爭先奔向鄭軍大陣。
鄭公姬突挺槍而出,大呼一聲:“殺!”
鄭師全軍循聲出陣,緊隨其後迎戰宋軍。
剎那間,兩軍短兵相接絞殺在一起,宋公子馮駐馬高地,橫眉冷目直視戰場,鄭公姬突縱馬穿梭,槍掃疆場大殺四方。
兩軍血戰至日暮,俱有損傷難分勝負,宋公子馮隨即側首後方,擎劍指天厲目而視。
陳、蔡兩軍如約只是為宋軍助威掠陣,兩公並馬座看鄭宋之爭,從未想過斥軍參戰。
驟見宋公子馮仗劍傳命,授之兩軍出而應戰,兩公正自猶豫不定之時,聞宋公子馮喊道:“勝!我記君恩,敗!我必罪君。”
陳、蔡兩公畏言相視一陣,進而雙雙取劍在手,鋒指東門令軍出擊。
兩軍爭戰半日,陳、蔡兩軍一直按兵不動,鄭公姬突亦認定聯軍各懷異志,陳、蔡定將縮首而做壁上觀。
卻不曾想到,兩軍戰至膠著之時,陳、蔡兩軍突然出擊攻鄭,鄭公姬突一時愣立當場,不知如何應對。
初時,若是三邦合力攻鄭,還可退守新鄭拒敵城下,如今兩軍纏成一團難分敵我,想要抽身退兵幾無可能。
隨之陳蔡大軍加入戰鬥,戰場勝負立見分曉,待其阻斷退路,完成合圍,鄭將全軍覆沒也。
虧得鄭公姬突應變迅速,於陳、蔡大軍完成合圍之前,領得一部鄭軍殺開一條血路,突圍至太廟閉門拒敵。
鄭公姬突單臂拄劍滿面血汙,獨座於先君牌位神龕前,沉首緊盯太廟入口,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廟外,敵軍震耳殺聲愈傳愈近!
廟內,百官窸窸窣窣慌做一團!
血濺故土無憾意,戰死沙場名怵敵,已是最後一擊,鄭公姬突持劍起身,大踏步朝向太廟大門走去。
知其所想,大夫祭足行將上前,謂其言道:“君上真欲亡鄭耶?”
鄭公姬突聞言止步,側首謹慎待。
大夫祭足續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鄭得存世方可復仇雪恥,釁敵尋死,踏出此門即為亡邦之君,鄭之罪人遺萬世唾罵,公欲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