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時間,鄭營燈火通明,號令聲起人影攢動。

決戰在即,鄭公姬寐生亦是睡意全無,掌燈閱卷至天明。

東方微白,鄭公姬寐生白袍白馬,率先行出大營,齊 衛二公分居左右聯軍,數萬將士緊隨其後。

待之日出東方,光照大地之時,聯軍業已擺好陣形,兵臨朗城城下。

城下突現數萬大軍,魯公姬允為其部下叫醒,隨之部下登城檢視,只見城敵軍,烏衣泱泱如雲聚,人影點點如蟻行。

魯公姬允雙手緊扶城牆,肩上披風為風吹落在地,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目光不移謂眾言道:“諸君可有良策破敵?”魯軍亦是蝸居朗城半年,早已按耐不住,是以紛紛上言請戰。

事已至此,欲退強敵唯有一戰,別無他法,魯公姬允隨即全副披掛,於之曹公姬射姑並馬同行,引得全軍開出城外。

待其擺好陣形,鄭公姬寐生策馬上前一步,遙望魯公高喊道:“鄭魯盟邦,何相欺耶?”

魯公姬允舉手遮目,聞言回道:“入境相欺者,鄭也!何謂我相欺耶?”

戰起前因後果,眾皆瞭然於心,鄭魯大戰如箭在弦,已無迴旋餘地,是以無需過多贅言。

鄭公姬寐生默言連笑數聲,繼而回馬行入陣中,側首回望鼓營目傳將令。

三軍六鼓同時擂動,十二號角隨之嘶鳴,聲撼峽谷驚起鵲鵠陣陣,鄭軍卒武倚聲頻頻變換陣型,大將高渠彌領軍先發。

見之敵軍發動攻勢,魯公姬允亦是大手一揮,霎那間鼓角連營催軍發動,曹軍奉命首戰。

待之兩軍相距百步,各自催軍疾行,彈指間兩軍戟刃相交,捉對廝殺以命相博,一時間,血雨腥風殘軀滿地。

戰約半個時辰,兩軍將士不見絲毫疲憊之態,仍自忘命相爭,殺得難解難分。

如此膠著激戰又得半個時辰,仍是難窺勝負,曹公姬射姑見之己軍傷亡慘重,連連催促魯公姬允,請其發兵援助。

魯公姬允見之前線將士苦戰,亦生惻隱之心,隨即拔劍在手,鋒指鄭軍令道:“全軍出擊!”

全軍將士於後觀戰時久,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聞得軍令一聲怒吼,奮勇舉刃爭先衝出軍陣。

見之魯軍大舉進攻,鄭公姬寐生側首望之齊衛二公,只見二人並馬而立,指手畫腳論述戰情,似此與己無關。

聯軍征戰,少有同心,鄭公姬寐生早已淡然於心,己事自決乃是正道,是以還首謂之大將高渠彌點頭示意,大將高渠見色會意,猛然抽出長劍高喊一聲:“殺!”不待音落,催馬疾行殺向魯軍。

兩軍數萬人擁殺于山崗平原,直教日月昏暗,神鬼悽秘密,鄭公姬寐生獨騎駐立高坡,聲姿偉岸處之泰然,翹首望前再無將令。

激戰半日,兩軍皆未後退半步,鄭軍愈戰愈猛,魯軍因忌畏鄭衛兩軍,士氣稍遜略顯疲態。

鄭公姬寐生容顏稍展,知魯敗局已定,嘴角上揚欣慰笑之。

齊衛二公亦是久經沙場之主,見之此勢亦知魯軍必敗,執意助鄭一臂之力,為得日後鄭前略有情面,是以命之麾下所部,全軍出擊助鄭戰魯。

魯軍戰鄭已顯艱難,眼下又得齊衛兩軍增援,魯公姬允知之此勝負已分,為免途增傷亡,遂令鳴金退兵,全軍還城拒首。

見得魯軍退卻,鄭齊衛三軍一陣歡呼雀躍,亟欲登上城頭一舉拿下郎城,忽而聞得身後傳來陣陣鉦聲。

眾將心中雖有不甘,然得將令如山,亦只得引騎轉還。

隨之兩軍各自退兵,鄭魯大戰至此告終。

觀之鄭室聯軍適可而止隨之退兵,魯公姬允閉目垂首,鬱氣長舒如釋重負。

然則勝而退軍,齊魯二公苦思不解,問日鄭公。

鄭公姬寐生回日:“鄭魯本無深仇大怨,不過惡鄰謀己而生爭端,與戰決勝,予知鄭軍強悍不可欺,乘勝而退,謹告我無謀魯之心,如此遂成我願也!”

齊衛二公聞之拜服,於心更添幾分敬佩之情,繼而隨之領軍退守惡曹,再無人言陷郎自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