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3/6頁)
章節報錯
周王姬林遂詔告天下,細數鄭公姬寐生失德判周罪行,奪其周室全部行政官職,敕令其永世不得入洛朝覲。
而後令虢公林父出使蔡衛,周公黑肩行如陳地,約期秋初七月上旬,同起義軍伐鄭,於新鄭外郊集結,續而合力破取新鄭。
鄭公姬寐生領軍強攻紀城,得遇紀室大將姜昌並飛衛領軍相抗,鄭軍死傷千餘,終是未能踏上城頭一步。
鄭公姬寐生遂令三軍暫緩攻城,退後五里紮營,每日輪番遣軍至城下搦戰,待尋知敵將弱點,再行伺機攻取紀城。
經打探得知,姜昌與飛衛是為師徒,皆以射術著稱。
伊始飛衛師從箭術名宿甘蠅習射,其師甘蠅之箭法已臻化境,空箭張弓則見獸伏鳥下。
飛衛與其習射十載,待至習成出師之時,其箭術較之甘蠅,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及經年,飛衛神射之名傳遍諸侯,紀侯姜無啟對其仰慕之極,遂將其招至紀室拜為上卿,職掌三軍要務,望其授以紀軍箭術。
及後,紀侯姜無啟叔弟姜昌聞得飛衛神箭之名,欲請其授己箭術精髓,遂攜拜師禮前往將軍府求見,禮含金銀珍器無數可謂甚豐,到得相府門前卻遭門客相攔,言日:“將軍受命駐營,近期無歸,將軍素知姜子好騎射,言教我等,倘若姜子到府,即許親筆信與君!”說罷,便從懷中取出書信遞與姜昌。
姜昌接過書信落寞而走,門客還至府中不解回問于飛衛:“姜昌敏而好射,何不納之承為衣缽?”
飛衛回日:“姜昌心烈好勝,飛衛執教嚴苛,師從於我必生爭執,何如授之以訣,令其自行修習!”門客聞之默言。
姜昌還之舍下,取信觀之,上日:“欲修射,先爍其目,至臻視動如止,視微如著,而後可言射,射者忌躁,先修性,秉節持重,淡欲薄名利,後修法,射法如雲,勤習是為徑,繼而可得大成矣!”
姜昌如信而學,堰臥織機察觀飛梭,竟直二年,視之飛梭如蟻行,細發懸蝨丈距而觀,又得三年,觀之微蝨如輪轂,姜昌喜而急需求成,遂遺除躁修性,直習射法,憑其天賦聰敏,僅得一年,便可置錢為靶,百步開外弦無虛發。
聞知姜昌箭術大成,飛衛親至府上道喜,因之酒後失言,謂顧眾人言日姜昌師從於己,得己所授方有今日之所成。
姜昌聞之不喜,謂己之箭術乃勤修苦練所得,非為飛衛之功,遂將飛衛驅逐出府,自此二人生怨,再無往來。
得知二人不合,鄭公姬寐生遂遣出百名斥候,扮作紀兵混進紀軍大營,大肆宣揚飛衛射技如神,而對姜昌射技嗤之以鼻,利此離間分化二人,欲求二人失合,以至戰場掣肘,使之鄭軍有機可乘。
此計施展開來,紀軍大營滿是讚揚飛衛之聲,姜昌起初亦並未在意,大敵當前,每日自是巡城練兵而已。
數日後,直至賬前校尉前來通稟,聞其言日:“近日,坊間傳言飛衛神箭世無匹敵,而姜昌之技華而不實,我部將士紛紛轉投飛衛賬下,截至今日轉營將士增至百人矣!”
姜昌本是好勝之人,聞得眾人對其讚賞之聲,心中已是不暢,隱忍至今未往尋釁,一者乃是大敵當前,社稷為大不可執私心小念,二者便是與其無怨,臨敵爭名恐惹同仁不恥。
本欲借得戰場廝殺,與之飛衛一較高下,戰至緊要處,鄭軍突然退去,姜昌欣喜之餘,略存一絲遺憾。
本欲爭勝不得,心就未平,反為人所汙箭法平庸,更兼因此而致營中將士倒投他人賬下,此事萬難答應,一時性起,抄弓執壺便往外走。
未得多時,姜昌行至飛衛府前,見之門前擠滿投奔之人,遂二話不說,張弓搭箭望向飛府門頭,絃聲響過但見一支飛箭釘於門前橫樑之上。
眾人見之紛紛散開,姜昌持箭大踏步走向門前,朝向府中喊道:“欲與神箭飛衛一較高下,敢請賜教!”說罷,立足原地等候回覆。
門客見之慌忙入內稟報,這一去便是數個時辰,待其再出府門時,已是日將西下,黃昏時刻矣!門客謂之姜昌彎腰行禮,言道:“將軍有言,射者之矢僅予向敵,箭指戚友無辜,萬死勿為,汝我雖是無情非友,然亦未生仇成敵,本不應舉弓相爭,今觀態侍,不予一戰,爾將糾纏至死不休,為免傷及無辜,但請移步校場,吾自隨後而至!”
聞其所言,姜昌冷哼一聲,轉身取道快步走向大營。
約過一個時辰,飛衛單身一人走進轅門,手持百石鵲畫弓,身背紫竹盛箭壺,內插三支飛羽箭。
只見姜昌駐立校場中央怒目而視,四周圍有百餘觀戰士卒。
飛衛緩步行入校場,欲待好言相勸,不及開口,姜昌取箭開弓,瞄其面目便是一箭。
飛衛不敢大意,錯步側身避之飛箭,說時遲那時快,面上只覺一陣微風掠過,利箭擦其面龐飛過,隔之不到一寸。
好容易躲過一箭,轉過頭來,只見姜昌手持三支翎羽箭,又已搭在弓弦之上。
飛衛心知勸其罷手已無可能,遂摒棄雜念專注於眼前生死較量。
但聞彼處弓弦響過,三支利箭向己飛來,飛衛向前探出一步,隨之蹲下身軀向前翻滾一週,時機及距離拿捏得恰到好處,三支利箭掠過其頭頂,依次釘於身後泥土之中。
飛衛半跪於地,抬頭望向前方姜昌,面色沉著冷靜,眼神淒厲冷峻。
兩弓四箭未能傷其豪毛,姜昌心緒略感焦躁,遂又張弓搭箭,弓開如滿月,箭鋒直指飛衛胸膛。
百石金雕弓全開之勢,所催生利箭,攜千鈞之力,可斷金碎石,何況飛衛血肉之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