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鄭公不動聲色,靜待宋軍殺將過來,著令弓步營開弓待命。

見鄭軍未出陣迎戰,宋軍謂其怯陣,是故加快步伐奔向鄭軍。鄭公姬寐生緊盯宋軍,密切關注其動向,緩緩抬起左手,眼見宋軍越過邊境,進入弓軍射程,果斷揮手下令,傳令旗手揮旗前指,五千弓步手得令瞄敵松弦,箭如飛蝗落向宋軍頭頂。

宋軍遇阻以木盾護軀,輔以刀槍攔箭,緩步靠向鄭軍大陣。

十輪箭雨過後,宋軍付之千餘步卒性命得以跨過邊境,狂奔怒吼殺向鄭軍。

待其衝至百步開外,鄭公姬寐生下令前軍步卒開啟陣門讓出車道,著後軍戰車上陣迎敵,但聞戰鼓聲起,後軍五千戰車躍馬上陣,飛速馳出陣外衝向宋軍。

宋軍見敵戰車出陣不敢大意,匆忙整軍列陣待敵,槍兵在前刀兵居後。

未待集結完畢,鄭軍戰車已迎面殺至跟前,千乘馳過捲起滿天塵土,大地亦為之震顫,宋兵見此心生怯意連連向後撤步。

此時車上甲首弩箭齊發,宋軍槍兵十去其八,待至接戰參乘長槍送出,宋軍步卒隕命者又近千人,加之馭手駕車衝撞踐踏,減員又近千人。

及此,宋軍前陣步卒損兵折將幾近半數,首番交戰已顯敗像,然未聞金鳴收軍之聲,剩餘宋兵只得與敵血戰,槍兵尋隙刺殺車上甲兵,刀兵冒死攔車斷取馬腿。

鄭軍戰車當道,宋軍步卒幾無做為,一番血戰,鄭軍戰車損毀數乘,宋軍為之又付出近千將士性命。

宋公與夷見此方才下令鳴金收軍,宋軍步卒聞令撤軍,鄭軍戰車於後追擊,追至距宋軍大陣一箭之地,為宋軍箭陣所迫亦退歸本陣。

至此鄭宋大戰首輪交戰宋軍敗北,宋公與夷知敵彪悍,不敢輕舉妄動,下令緊收軍陣屏息待敵,不再主動出擊。

鄭軍雖佔後發至人之便僥倖獲勝,然戰場之勢瞬息萬變,鄭公姬寐生亦不敢乘勝出擊,下令三軍嚴陣以待靜觀其變。

如此,兩軍僵持至午後。

兵書有云:兵者,勇銳之氣也,時之愈久,挫之愈深,不可久待也!

鄭公姬寐生慣徵疆場深知此理,由是決計趁敵人困馬乏之際發動突襲,令旗一揮著令騎兵營全線出擊掠陣,兩翼騎甲受命,萬騎快馬破風而出奔將上陣。

紅日高掛,鄭軍發動突襲,宋公與夷措手不及,只得倉促應戰,不及排兵佈陣以謀取之,硬起頭皮亦遣騎兵迎戰。

宋軍首戰告負,為保此陣必勝,騎兵營傾巢而出,二萬騎甲猶如決堤洪水湧出各處陣門。

頃刻間,兩軍纏鬥於一處,快馬穿行盡聞刀兵之音,人頭攢動但見血雨紛飛。

兩軍酣戰至黃昏,鄭軍面對宋軍以多勝少之勢,漸顯戰力不濟,鄭公姬寐生下令鳴金退兵。

見鄭軍回軍撤退,然有齊、魯兩軍為其壓陣,宋公與夷不敢貿然追擊,亦下令收兵。

日幕西山,延津平原之上屍橫遍野,血紅大地於夕陽映照下分外淒涼,自此之前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騎兵交戰。

天色漸晚,兩軍各自後退十里紮營,齊公姜祿甫、魯公姬息會鄭公姬寐生於中軍帳之中,論及今日戰事,齊公姜祿甫出言慰道:“鄭公今日與宋軍較陣,戰局上論鄭公一勝一平略勝一籌,戰勢上論宋軍損兵數千元氣未傷。孤甚不明鄭公為何午後發起突襲,策動騎甲混戰枉失兵勇數千,此舉於來日交戰極為不利!如說非得如此,亦可使我齊、魯大軍兩翼策應,亦可迫退宋軍不至敗陣,鄭公忘卻不用是為何故?”

魯公亦在一旁附和道:“孤意亦是如此,鄭公莫不是疑心我等乃是座山觀虎鬥之徒,而非誠心助公,是而不用我齊、魯盟軍?”

聞及二公所言,鄭公姬寐生連忙起座,面向齊、二公施禮致歉,繼而回言道:“二公勿優,孤萬不敢做如是想,今日所為皆為明日決戰所計,不用二公實有他意,一為儲存實力,今日對陣止為試探宋軍戰力,未到決戰之時,不敢輕使二公上陣;二為惑敵疑我不睦,若使宋逆知曉三邦無間,必將退還壁壘堅守不出,輕易難下;三為將計就計,今日騎甲混戰,我軍陷入困境,二公按兵不動,孤料定宋逆今夜定會遣使入營間說二公,其時二公大可滿口應準盡納其禮,令其錯以為離間得逞,來日三邦合力出擊殺措手不及!”

聞其一習話語,方知兩陣對決看似平淡無奇,然在鄭公姬寐生支配下,盡能暗藏玄機如此之多,齊、魯二公對其佩服不已,回營依言而行。

時近三更,果如鄭公姬寐生所言,宋使如時潛入齊、魯大營,資以重金間說齊、魯二公離鄭助宋,請其來日決戰之時襲擊鄭軍後方,前後夾擊共殲之。

齊、魯二公驚歎鄭公姬寐生料事如神之時,同時納收贈禮應下宋使之請,假言鄭公姬寐生驕狂自大,視齊、魯大軍如無物棄之不用,妄想以弱勝強獨享大功,慰道宋使願於決戰之時舉兵助宋,戮力同心夾擊鄭軍。

宋使聞言欣喜而退,五更返營面君稟告,言日齊、魯叛盟棄鄭大事可成!

宋公與夷聞訊亦是滿懷歡喜,此戰若可大破鄭軍,中原再無強敵,繼而連齊盟魯,霸取中原指日可期!

如是想到,宋公與夷當即下令整軍造飯,辰時出擊一舉殲滅鄭軍。

旭日東昇,鄭、宋兩軍再次對壘延津平原,十數萬兵卒匯聚於此,各自屏氣凝神,微風徐起僅聞戰馬低鳴。

主帥車架緩緩駛出陣列,鄭公姬寐生身著銀盔戰甲,背披素布白麻披風,矚目凝神佇立車頭,按劍瞭望宋軍陣形。

觀望一陣過後,鄭公姬寐生喚過近衛士甲,附耳低語一陣,近侍領命快步奔去,回來時將一面撤軍金鑼交予鄭公。

鄭公姬寐生手持金鑼,轉身面對三軍訓示道:“今日於此,孤與眾等共御叛逆,勝負難料,生死不知,願眾隨孤死戰於此誓不後撤!”

說罷,鄭公姬寐生揚手擲出退軍金鑼,毀於三軍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