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盟宋魯交戎 討滑鄭伐衛(第1/7頁)
章節報錯
公元前722年,鄭公姬寐生平定叔段之亂,其子公孫滑逃往衛室,衛室助其攻鄭,蠶食至廩延,鄭公與朝商定,令大夫祭仲為使,前往衛室交涉,勸其退兵還地。
時至年中,祭仲抵衛並於衛室廟堂面奏衛公道:“鄭衛兩室互為領邦,同為王室公卿,理應互助同生,何顧助鄭叛臣公孫滑,攻吾城奪吾地,致使兩室邊境百姓慘遭戰亂之苦。此定非衛公所想!“
衛公高坐君位,雙目望著堂下鄭室太夫祭仲如流水般道來。
且說衛公是何人?
姬姓,衛氏,名完。
其父為衛前莊公姬揚,其母為陳女厲媯,然紅顏薄命,後將其轉交由衛前莊公正配夫人莊姜撫養。
於公元前734年,承父爵繼掌衛室。
此時衛公姬完斜臥於大殿寶坐之上,耳聞堂下祭仲高談闊論,心中早已不耐,如若不是忌諱邦室禮儀,早已將堂下之人轟出大殿。
待其說至一半,衛公姬完插口說道:“當今鄭君身為公卿不尊周室,是為不忠;囚母城穎,是為不孝;殺弟於鄢,是為不仁;恃強凌弱,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如何堪當一室之君!“
略為一頓,衛公起身側堂下祭中,一手背後,一手輕捋鬍髯繼續說到:“反觀其弟共叔段,生性至孝,尊崇周室。為救其母脫離苦海,不惜以下犯上,甘當血染疆場。如此知禮至孝之人,如若為君必為一代聖仁之君!只可惜如今已是陰陽兩隔。好在其子公孫滑承父秉性逃難至衛,衛願為其討回封邑,問罪鄭公!“
聽其說完,鄭使祭仲拂面一陣仰天長笑。
衛公見壯怒指祭仲說道:“鄭人皆是如此不知禮儀之輩!“
祭仲聞得一聲喝,緩緩收攏笑聲,躬身下禮致歉道:“非仲不知禮儀,實乃君上所言,讓人啼笑皆非。人言聞名不如一見,今日所見衛公,猶如黃口小兒一般,滿嘴胡言!“
衛公姬完冷笑一聲說道:“如此說來,孤言皆非?“
祭仲起身回道:“君上言說吾君為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實為大謬!吾君即位之初獻地於周善待周民,可觀其忠;太后武姜犯上作亂,吾君赦其罪,與其掘地相見,可見其孝;太叔段違抗君命,私佔民地,吾君任其隨性所為疼愛有加,可知其義;鄭室地處中原腹地,四周強鄰征伐不斷,多有敵邦流民入鄭,吾君賜以湯食物,妥善安置,百姓無不稱讚有加,可謂其義。如此大忠大孝大仁大義之君,君上加以謬解,豈不可笑!“
衛公聽完,不置一評,冷冷說道:“鄭使一副好口舌,孤不與爾爭辯,然孤助公孫滑一事,毋庸置疑!“說罷,從侍者手拿過一副書簡,拋擲於堂前滾落祭仲腳前,繼續說道:“此乃戰書,擇日決勝疆場!“
祭仲目光僅盯衛公雙眼,及至書簡滾至腳下,方才收回目光,低頭彎腰拾起地上戰書,拱手一禮說道:“衛公一意孤行,雖忠言難以拉回,日後莫要言悔才是!“說罷,行禮退去。
待其退去,衛公癱軟於寶座之上,額頭沁出細汗,閉眼長舒一口氣,隨即望向堂下開口問道:“孤皆如卿言行事,如今獲罪鄰邦,天佑衛室!“
話音剛落,堂下一人行出,觀其朝服,位居大夫之職,官拜邦室上卿,音容堅定說道:“鄭室自桓公立室以來,歷經三代,時不過百年,其實力已與衛相差無幾!當任君主姬寐生,其膽略過人,見識不在上代君之下,或有過之!如不加打壓,取衛待之只欠時日而已!今日君上殺其威風,讓其無功而返,定會激怒彼室君主,令其起兵攻衛。“
聽到此處,衛公雙手撐起身軀問道:“似此孤當何為?石卿可有良策解之!“
上奏之人原是衛大夫石臘,見君上有此一問緩緩回道:“此局不難解,目下魯宋黃地大戰方罷,宋室損兵折將,魯室雖敗宋師,然亦為慘勝,更有魯惠公戰場負傷斃命,新近齊屬夷室攻下魯屬紀室,魯室境況更是雪上加霜,衛室地處魯宋之間,君上若能說動魯宋劃化干戈為玉帛,與其達成盟邦,一致壓制鄭室,其時縱使鄭室再強,亦無回天之力!“
衛公衛完聽完說道:“故且一試,便有勞石卿出使宋魯,力成此事!“說罷,轉身離去。
群臣致禮亦紛紛退去。
時過半月,衛大夫石臘手持衛室使節抵達宋室,驛管之中巧遇鄭大夫祭仲亦出使宋室。
原來祭仲返鄭後,面奏鄭公言說衛室一行所遇之事,鄭公當即下令穎考叔出兵北境防範衛軍。
慮及兩室實際相當,衛室必會連線盟邦共同伐鄭。
思索再三,衛室定會拉攏領邦魯宋聯兵攻鄭,如此鄭將獨臂難支。
想通其中厲害,鄭公姬寐生當即立斷,令祭仲稍做休整,次日即起行出使宋魯,定要趕在衛室使者之前,先行說動宋魯聯鄭討衛。
然抵宋已有七日,仍不見宋公召見。
飲茶消遣之時,正好碰見衛大夫石臘引領一行人等走進驛館,祭仲走上前去。
雙方施禮已閉,茶座坐定祭仲問道:“石公此刻入宋,不怕晚矣?“
石蠟笑著回道:“早到怎能在此遇到祭公!“
祭仲大笑接著說道:“如此說來,石公已是胸有成竹!“
石臘面漏神秘笑容起身一禮說道:“就此別過!祭公保重!“說罷,轉身離去,走近隨行衛兵身邊,貼耳密語一翻。
祭仲亦起身回房,步入房中便吩咐隨收拾行裝準備起程。
自己獨坐案前,攤開涓帛,提筆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