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數年後,太叔段在其母慫恿之下,勢力日漸強大,數年間不但將京城城防打造的有如鐵桶一般,並在其內私養甲兵數千,糧草輜重更是不計其數。

然此三事皆為勞民傷財之舉,京城之民苦不堪言,不堪困苦流失者甚多。

期間雖不斷有強臣進言鄭公,勸其噹噹機立斷,予以制裁。

然鄭公姬寐生並未採取防範措施,一貫聽之任之。

一來叔段未失大過,強行用兵鎮壓,恐失民心;二來其母偏愛其弟,若要出兵伐段,首先擋於陣前者,必是母親姜氏,如此宮中必然大亂,鄭國將則將一蹶不振。

依著鄭公秉性,非有萬全之策不可為之。

然太叔段及其母姜氏心中認定鄭公生性懦弱,早有取代之心。

因顧及朝中大臣反對之聲,遲遲未有行動。

太叔母子卻並未有罷手之意,決心先試探鄭公心中所想,再行決斷。

是年,太叔段命西北邊境之民脫離鄭公管轄歸附自己。

訊息傳入新鄭,引發朝中大臣憤憤不滿,文官檄文咒罵,武官上言請戰。

唯獨鄭公姬寐生沉著冷靜,面對滿堂求戰之聲,鄭公早早便結束了早朝。

獨自一人來到蓮花池邊,面色凝重,眼望池中思緒萬千,護衛甲士立於十步開外。

正值沉思處,忽聞不遠處傳來爭吵之聲,鄭公姬寐生回頭望去,只見身後護衛甲士攔住一人前行,細看之下原是叔父公子呂。

鄭公連忙喝退甲士,快步走上前來,雙手攙起公子呂,說道:“不知叔父前來,侄兒有失去禮數。“

公子呂掙脫鄭公雙手,立於鄭公身前三步開外背對鄭公,雙手拍拍身上塵土整理衣冠,隨即轉身對著鄭公俯身一拜說道:“老臣見過君上。“

鄭公上前伸出雙手托起公子呂下俯之軀說道:“叔父無需多禮,快快請起!“待其起身,鄭公接著說道:“叔父前來可是為叔段之事?“

公子呂起身面漏責難之色說道:“天將變矣,君上置若罔聞,後園賞魚觀花,好不自在!“

鄭公上前陪笑道:“叔父此言重矣!“

不待說完,公子呂拂袖怒道:“一國不容二主,君上何能置之不理?如君有退位之心,不若及早頒詔讓位於太叔,臣請往事之,如若不然,君上應早做打算,加以節制,亦或除去,以安民心!“

說罷,又是拱手一拜。

鄭公姬寐生連忙上前扶起公子呂,緊握其雙手說道:“孤從小及大,叔父陪同走過,即使滿朝文武不知孤之所想,叔父應知孤之所思!“

放下公子呂雙手獨步前行,一手後背,一手微抬,邊走邊說道:“當今朝局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母后入朝二十餘載,黨羽結群,眼線遍佈鄭國上下,段弟所為雖有篡位之心,卻未見奪權之實!此時若是強行出兵鎮壓,出師無名,此舉定會大失民心,母后亦會利用此過脅迫孤,落人所短,此後孤便是想有作為,怕是也要有所顧及!“

說罷,雙腳立定,眼觀天際,目露難色。

一席言語,公子呂方才明瞭鄭公心中所想,此時心中怒火已降下大半。

公子呂快步走上前去,立於鄭公身側說道:“叔段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君上切不可視若無睹,縱容其狼子野心,若不加以節制,待其羽翼豐滿,其時定是難以善了!“

鄭公看了眼公子呂,邊走邊說道:“本是同胞兄弟,孤亦不忍血脈相殘,然母后偏愛叔段,一再從中挑撥,孤是一讓再讓,望其明白孤之苦心,懸崖勒馬!“

公子呂待其說完,張口欲言,不待其說出口,鄭公伸手打住說道:“叔父所言知事,孤甚明瞭,出兵一事不必再說!“說完收回雙手,胸前抱圓接著說道:“然有一事,非叔父不可辦到!“

公子呂上前問道:“君上吩咐,臣萬死不惜!“

鄭伸手親撫公子呂肩膀笑著說道:“叔父嚴重了,有一點叔父說得及是,便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現下鄭國朝局混亂,孤需得一心腹之人暗中監視叔段及母后動向,不知叔父可否擔任?“

公子呂聽其說完,轉身拱手一禮說道:“君上信任,老臣當竭盡所能,不失所望!“

“有勞叔父!“鄭公回道,說罷伸出雙手慢慢扶起公子呂。

公子呂抱拳起身回到:“老臣告退。“

說罷,轉身退去。

鄭公目送公子呂離去,心中亂麻一團,此舉關乎國運,鄭國能否在自己手中發展強大,實未可知!

太叔段不得鄭公姬寐生首肯,私自下今西北邊境之聽命於自己,此後一連數月,鄭國廟堂安靜異常,未任何出兵跡象。

本想就此出兵一舉攻佔鄭國城新鄭,然新鄭守軍虛實,城防堅固與否,此間種種都未為可知。

為穩妥起見,命人將其母姜氏連夜從新鄭接入京城,商議對策。

月黑風高,京城太叔府內,太叔母子私相竊議。

廳內燭光昏暗,亦難掩室內奢華之像,太叔段來回行走於廳堂中間,嘴裡說道:“吾與母后所行之事傳入新鄭久矣,然未見廟堂有何反常之像,亦或寐生私下有所佈置兒未探知。母后久在新鄭,可見寐身有何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