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姜後臉色鐵青,拂袖起身怒道:“國事無小事,並在此關係緊張之刻,些許風吹草動,其背後或有驚天大謀,段兒怎可如此兒戲對待,其真不知禍將至矣?“

太叔段被其如此訓說,已然明瞭此事非同小可,慌忙上前賠禮道:“兒臣實不知此事重大,母后見諒!“說罷,上前攙起姜後,細聲說道:“母后如是訓說兒臣,莫非新鄭已有所動?“

姜後轉身怒視太叔段不置褒貶,隨即款款落坐,滿面疑容。

見此,太叔段連忙上前問道:“如此,兒臣該當何為?母后教我!“

姜後抬頭望向太叔段說道:“哀家且問你,除此之外,城內還何異樣?“

太叔段低頭回想城內之事,嘴裡說道:“自封邑闊增之後,並未見城內有何明顯異常,只是往來商旅漸多川流不息,多有新鄭商隊。“說罷,低頭再三回想近日見聞,不多時見其繼續說道:“還有一事,便是西北邊境納入封邑以後,邊境之民競相湧向京城駐軍大營投身軍旅。多有邊境商賈進京經商,向兒臣敬獻奇珍異寶,桌上這些便是。母后以為此間種種是寐生所為?“

姜後點點頭,隨即低頭不語。

太叔段本無城府,滿面惑色問道:“許人以兵,資敵以財,於他何益?寐身為何不出兵與兒臣一校高下,何故出此下策?“

姜後面凝重說道:“寐生生性冷靜異常,心思縝密,凡要做之事,無不思之再三而行之,哀家雖猜不透其心所想,然由此觀之,寐生必有所防範,其後必有大做為,距動手之期不遠矣!“

太叔段驚道:“如此,兒城該當何為?“

姜後起身思慮,慢步來回行走於廳堂之內,約莫頓飯功夫,姜後掌擊桌面說道:“與其被動挨打,莫如主動出手!“

太叔段起身驚問到:“如此是否可行?如今未窺新鄭實力幾許,便先行起兵,是否穩妥?母后可是深思熟慮?“

姜後頓了頓回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太叔段驚魂未定,細聲問道:“敢問母后如何行事?“

姜後面色凝重說道:“縱觀京城發生之事,必是寐生在後策劃,若是待其佈局完成,你我只有束手就擒,與其如此不如趁敵未穩,主動出擊,或可有一線生機!如今維有盡起京城大軍攻打新鄭,哀家與爾裡應外合,必定一戰成功,其時,爾便是鄭國新君!“

太叔段猶豫再三說道:“兒臣有一事不明不知當講不當講!“

姜後心知太叔段其性優柔寡斷,然大事當前,且聽其如何說道,於是輕點其頭默許其言,太叔段得命繼續說道:“兒臣現已為京城太叔,封邑地抵廩延,綿延百里之搖,母后何不搬離新鄭,與兒臣共享富貴,守此一方樂土豈不快活?況寐生亦為母后之子,兒臣之兄,母后為何定要興刀兵奪君位?“

姜後聽完按耐不住怒火說道:“哀家若不如此,現下豈有爾立足之地,哀家若不是為你,早已離開新鄭迴歸故國頤養天年,何用操此等閒心?“

太叔段拗不過其母姜後利嘴,只得答應起兵,即日起清點兵馬,完繕護甲戰車,兩人約定十五日後進攻新鄭,其母為內應,攻城之日開啟城門,迎接太叔段大軍進城。

二人商議完此間細節,便各自回府。

公子呂自得鄭公姬寐生君令,要求打亂京城秩序,亂其軍心,惑其民心,讓其不戰自潰。

其後公子呂密又令舍下門客出發前往太叔段封邑,分三部暗中行事。

一部扮做西北邊境之民投身京城大營刺探軍情。

一部扮做商賈進京囤積壟斷糧貨,引起百姓慌亂滋事。

一部趁機奔走相告鄭公德行,勸其離段向鄭,並向太叔段進獻珍寶弱其心志。

近來京城城內車馬橫行,部隊調動頻繁,公子呂心中猜定將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數日後探子奏報:太叔段積極調兵備戰,不日進攻新鄭,與城中內應約定,十日後,以火起為號,裡應外和攻破城池,殺鄭公奪君位。

公子呂聽完雙腿發軟搖搖欲墜,當即下令徹查內應系屬,並密切注意京城大軍動向。

當下進宮面見鄭公備說此事,鄭公聽完說道:“自即位以來,叔段得母后撐持,不斷挑釁君權,孤再三忍讓,望其收手回頭,事到如今,叔段已是無藥可治!公子呂聽令!“

公子呂雙手抱拳躬身一禮大聲回到:“老臣在!“

話音剛落,鄭公繼續說道:“著公子呂為前軍主將,領兵車二百,甲士三千開赴京城,堪平叔段亂黨!“說罷,大手一揮。

公子呂大聲回應領命,末了接著說道:“據探子奏報,太叔段謀劃,攻城之時,由城內應開啟城門,老臣斷定內應必是姜後無疑,不知君上如何處置!“

鄭公回道:“叔父安心出征便是,內應交由孤來處置即可!“說罷,揮手示意其退下。

公子呂領命而出。

鄭公隨後傳令穎考叔,領新鄭護衛兵百人,圍困姜後府邸,不得君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公子呂帥部抵達京城,城牆百步開外列陣待命。

太叔段城頭張望,見其鋒芒難擋,下令緊閉城門,靜待姜後音訓。

公子呂勒馬在前,隨即大手一揮,戰旗舞動,百位精壯弓手前行十步,張弓搭箭,向城樓之上一輪疾射。

百隻長箭帶風唳之聲壓向太叔段,城樓守兵趕緊上前擋於太叔段身前,揮舞長劍劈砍飛至面前弓箭,護送太叔段走下城樓。

其間多位甲士身著飛箭負傷,城樓守軍揀起地上掉落長箭,只見箭頭下均綁縛羊皮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