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姬掘突將信將疑,心中亦並未在意,繼續與群臣共飲。

三日之後,鄭公姬掘突與祭仲於園中信步閒聊,此僕人遞上燕室室書。

鄭公姬掘突看完說道:“祭大夫果然未卜先知,燕室弔唁室書!”說完,便把室書遞於祭仲,慢步前行。

祭仲看完笑道:“不知鄭公做何打算?去還是不去?”說完,合上室書,快步追上鄭公。

鄭公姬掘突抬頭略為思索說道:“燕室與鄭遙隔千里,亦無往來,去與不去亦無大礙。然孤現為周室司徒,如若不去,恐惹諸室閒話,有損孤在王室威望。孤思之再三,還去趟為好!”

祭仲回道:“鄭公見微知著,真乃明君也!”說完二人爽朗一笑,繼續前行。

歷經半月有餘,鄭公一行人等抵達燕室都城薊城。

靈堂之上承讀天子悼書,諡其為燕頃侯,燕侯之子承襲侯爵,領政燕室,後世稱之為燕哀侯。

周室禮儀繁瑣,在此不不再熬述。

且說靈堂之外鄭公姬掘突巧遇秦公贏開,兩人久別重逢感慨良多。

鄭公姬掘突說道:“鎬京一別三載有餘,秦公近來可好!”

秦公贏開苦笑著搖搖頭說道:“自鎬京勤王大勝,周王念秦之功,晉爵封侯,並賜以岐、豐之地於秦!”

鄭公姬掘突聽聞說道:“得遇如此美事,秦公為何愁眉不展?”

秦公贏開微微一笑接著說道:“鄭公有所不知,這岐豐之地佈滿戎狄,實際掌控並未在秦室之手,三年來多次征伐未果,鄭公切莫再言此事為美事!”

鄭公姬掘突亦不再戳其痛處,轉而言道:“秦室距燕甚遠,秦公為何不遠萬里,赴燕憑弔?”

秦公贏開大笑著說到:“鄭室距燕亦不近,鄭公能來,秦人豈有不來之理”

說罷,兩人同時發出爽朗大笑之聲。

公元前766年,周平王五年。

鄭室日益壯大,鄭公姬掘突亦權傾朝野,並向周平王索取了溱、洧等地,鄭桓公初定十六字擴張方略基本實現。

相較之,秦室現狀卻是不容樂觀,正值入秋收穫之時,便遇戎、狄勾結,糾集重兵進犯室境。

此時,秦公贏開正於邢、渭兩岸巡視,督促秋收之事,得知此事,便帶領隨身侍衛急忙策馬趕回西垂大營。

數日賓士,秦公一行抵達西垂軍營,此時秦室大小將領齊聚中軍大帳,只聽見見帳外馬蹄聲聲,秦公快步走進大帳。

秦公進賬便問道:“戰況如何?”

老將世父快步上前回到:“犬戎勾結西戎越過岐山,猛撲舊都鎬京!”

秦公贏開眼光行遍眼前將領,唯獨不見太子贏文,自己不在期間,由太子領室,現下軍情緊急,卻不見其身影,於是問道:“太子贏文何在?”

世父回道:“大戰一觸即發,太子不及上奏,便領兵三千先行趕往鎬京,整頓城防,籌集糧草去了。”

秦公聽完亦不答話,轉身面對牆上羊皮紙所做地圖,陷入沉思。

良久方才轉過身來,面對諸將說道:“秦室方才得立諸侯之列,便遇戎狄強兵入侵,秦室能否在這西垂邊境站立腳跟,在此一戰。然秦室世代與狄戎敵寇作拉鋸之爭,大損室力,如此戰不勝,便有滅室之危!”

老將世父拱手說道:“臣每思及被俘之辱,無不心痛難擋。臣請將令,領兵出戰,阻敵於岐山以西,殺盡戎狄,一雪前恥!”

秦公贏開臉色凝重,說道:“父兄所言及是,秦室已到生死關頭。戎狄逼得我等退無可退,我等唯有與其決一死戰,驅逐敵寇!”說罷,轉身凝望這牆地圖,語氣亦緩和許多,接著說道:“此戰戎狄勢強,來勢洶洶。勝則秦室萬幸,如若不勝,孤便隨秦室而去。”

世父等一眾將領受秦公豪言感化,無不熱血上湧說道:“共赴室難,雖死猶榮!”

秦公贏開聽到眾將士氣勢如虹之吼聲,亦熱血沸騰,快步走上大賬中央將臺說道:“眾將聽令!”

兩邊將士一起站起拱手齊聲答道:“在!”

秦公接著說道:“著世父為將,今夜三更造飯,五更起行,全軍開往鎬京,殲敵城下,人在城在!”

眾將答道:“謹遵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