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戎軍個個猛如虎,揮刀嘶嘯殺出陣外,爭殺敵首,期得萬金。

見此,公子姬掘突拔劍大吼一聲:“戰車出陣!”

鄭軍陣型突變,只見兩翼弓手退歸陣中,以姬掘突為中心四面圍立,長矛甲士次之朔矛待敵,數百輛戰車快速移動亂而有序,車輪碾壓大地之聲,猶如悶雷陣陣,不多時,於外圍城一圈形似鐵捅,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一場騎車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犬戎騎兵口中怪叫,催馬向前猛然撞向鄭軍戰車防守圈,不消一刻便將鄭軍團團圍住。

較戰厚重龐大之戰車,犬戎騎兵還不及靠近,便被車上長矛甲士朔下馬來。

欲從戰車側面突進陣內,然而戰車之間全由步戰甲士填充,數十條長矛斜立,靠近騎兵均被長矛朔下馬來。

少數突進陣中的犬戎騎兵亦難逃一死,盡為陣內甲士亂刀斬於馬下。

外圍遊離犬戎騎兵無法施展,只得張弓搭箭向鄭軍陣中一頓亂射,收效甚微,犬戎騎兵多有被其誤殺者。

鄭軍弓手亦不甘示弱,一陣連線一陣箭雨,由中心開花飛向外側,迎向敵軍劈頭蓋臉落下,殺死敵軍無數。

激戰正憨,秦晉伏軍於兩側林中殺出,犬戎軍團猝不及防,死於兩軍之手者不計其數,多有自相踐踏而死者。

及秦晉兩軍相助上陣,戰場實力突然轉變。

雖說兩軍人數相差無幾,然在如此狹長地帶,又處於守城一方,犬戎騎兵無法發揮其高效機動性,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戎主悖戈爾見大勢已去,隨即引得殘兵敗將撤退回城,及至城門前,卻發城門緊閉。

領頭戎兵喊道:“快開城門,戎主進城!”

然見頭上一片箭雨襲來,城上一面“衛”字大旗緩緩升起,申侯與衛公姬和站立旗下。

衛公姬和笑而謂下言道:“吾已取城多時矣,爾等快快束手就擒!”說罷,大手一揮,又是一片箭雨,劈天蓋地落下。

殘餘戎兵抱頭鼠串,四國聯軍一路追殺,追及百餘里方鳴金收兵。

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撒下萬點金黃,勤王四君並馬進城。

城外屍首餘溫尚在,城內破壁殘垣。

申侯翻身下馬,獨自行走在城內青石路面上,不發一言。

四君緊跟身後,驅馬慢行。

街道兩邊商鋪大門緊閉,不時碰上三兩路人。

每遇及此,申侯都會快步上前,謂其打探著申後並宜臼下落。

問及多人,後從逃難宮女嘴中知曉,戎兵進攻王城之時,趁得看守士兵放鬆警惕,申後攜王子宜臼躲入地下密室,得以大難不死。

申侯聞言大喜,隨即領人進入王畿,於密室中救出申後和王子宜臼。

及至晚上,申侯領申後及王子宜臼於後宮設宴,誠邀晉、秦、鄭、衛四君赴宴。

席上,七男一女,均面露愁容,各有所思,安靜的只能聽到燈火跳動的聲音。

申侯當先起身致歉道:“此次戎狄進犯,皆因申某一時糊塗,釀成大禍,害得鄭公及天子慘死酈山,王城百姓生靈塗炭,申某萬死難以萬死難以辭疚!”

說罷,朝四君各作一揖。

公子姬掘突起身慰道:“申侯亦是為天下創生著想,只是方法不當,放才引來戎狄之亂!現下,戎兵已被驅逐,王城光復,侯叔亦不必太過自責也!”

晉侯姬仇接其話語言道:“及初,天子寵幸褒姒,不理朝政以致奸臣當道,數舉峰火以亂諸侯,遭犬戎進犯命喪酈山,亦算天道所為,因果報應!”

申侯含淚訴說道:“諸公不必再勸,今日宴閉之後,吾便攜宜兒回申,再不問政事!”

秦君贏開急道:“申侯繆矣,先王身死酈山,太子伯服亦隨之而去,還觀王室上下,惟餘王子宜臼乃是有識開明之士,亦是先王血脈原定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吾等公推公子宜臼即位天子,以正諸侯視聽振興王室!”

說罷,秦君贏開站起身來,面對申侯拱手一拜。

鄭公子姬掘突亦隨之起身言道:“先父在世之時,亦常於我說道,先王廢嫡立庶之舉實乃亡國之道,現值群龍無首多事之秋,鄭室亦願擁立王子宜臼即天子位,匡扶王族大業!”說完,亦謂申侯俯身一拜。

此時,晉侯、衛公亦起身拱手拜道:“吾等亦願追隨王子宜臼,擁立王子即位天子!”

四君非但未追問其引狼入室之罪,且公推其子即九五之位,申侯心生感動,老淚縱橫道:“諸公抬愛,申某感激不盡,吾與犬子願從各位之意,藉此苦酒一杯,敬謝諸位!”

說罷,申候提樽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