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宋國與金國和議,卻是連兄弟之國都做不成了,變成了君臣之國。

奇恥大辱啊!

趙構雖然非常畏懼金國,可是面對這種恥辱,終究還是有些意難平的。

秦檜體察上意,便想著玩點花樣,讓官家多少挽回一點顏面,同時也穩固他的相位。

於是,當金國派使節到臨安談判時,秦檜就在“待漏院”與金國使者簽訂盟約。

他是代表大宋天子,以臣國之禮,迎接金國國書的。

可是,他們雙方簽訂盟約的地方,卻是在大宋的“待漏院”。

“待漏院”是什麼地方?

那是大宋臣子們上朝前,在此歇腳等候的地方。

金人在這兒簽約,豈不意味著他們是大宋的臣子?

也不曉得秦檜用了什麼樣的手段,把他們請進“待漏院”的時候,居然沒讓他們看清那塊匾額。

結果,雙方簽訂了盟約,代表金國來簽約的金國尚書右侍郎張通古出門後,一扭頭看見頭頂竟然掛著“待漏院”的匾額,臉都黑了。

這番舉動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不過是阿q一般自欺欺人。

可是外交本無小事,更何況是在那個特別重視禮教名分的年代。

張通古作為金國使者,代表的是金國,這是嚴重羞辱了金國的行為。

張通古一怒之下,撥馬便走,他要硬闖和寧門,進宮去向大宋皇帝討個公道。

當時,正是擔任皇城司武功大夫的木恩衝上去,扳住他的馬頭,把他連人帶馬摔了個跟頭。

宋人已經有了防備,張通古就沒有機會闖宮了,只能恨恨離去。

從那以後,金國使節再到大宋,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他們但凡進入大宋的任何官署衙門,都會先在門口停下來,抬頭仔細辨認一下衙署的名稱。

這件事多多少少算是讓金人丟了一次臉。

那些女真人也因此驚奇地發現,原來中原人這麼在意這種虛無縹緲的名份!

從此,他們就特別重視宣傳他們才是正統,他們才是漢人,而宋人,已經淪為蠻夷了。

韓副使作為金國使節,自然不會忽略這些關乎立場的說辭。

完顏屈行被他唬得臉色發白,一時不知該如何分辯。

韓副使仰天打一個哈哈,冷笑道:“原來完顏徵與烏古論氏聯姻,竟是為了要挾君上!好好好!好的很吶!”

韓副使拂袖就走,一個鋥亮的光頭在樓梯上一閃一閃的,很快就消失了蹤影。

“韓副使,你不要誤會!韓副使……”

完顏屈行終於清醒過來,一時間又驚又怕,也顧不上攜美北返了,馬上拔腿追了上去。

禍事了!

也不知,捅破的這天,他還能不能補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