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利中誰屬(第2/3頁)
章節報錯
驛鋪中的驛卒聽到鳴鈴聲,就會直接派人騎上馬,在驛站門前等候。
金、銀、銅急腳遞的鈴聲不同,驛鋪派出的接應馬匹和驛卒等級也不同。
等上一站的驛卒到了,直接馬上交接,就像是四百米接力賽的交接棒,絕不浪費一點時間。
楊沅就裘皮兒一案的偵破結果,正式上了奏章。
同時,他還附了一本。
查辦裘皮兒案,是他奉旨此去利中的原因。
但所有欽差,赴地方公幹,都負有為天子體察民情、瞭解地方的義務,是可以就所見所聞加上所感,向天子上書的。
在楊沅附的第二本奏中,他便提及了楊政之死,潘泓嶽之死。
關於這場動盪,利中軍政大員一定會上書朝廷的,因此楊沅沒有就此事的細節多作闡述。
他主要是分析了導致利中接連出現大事的原因,並且附上了自己的建議:
請朝廷派一位資歷老、軍銜高、最好是有西軍背景,能鎮得住一眾驕軍悍將的老將軍,出任利州中路都統制。
依據這一標準,楊沅直接舉薦了人選,首選張浚,次選楊存中。
如果僅僅擔任都統制有些高官低配,那就再給個太尉的官職也就成了。
訊息傳回臨安時,官家趙瑗正臥病在床。
他之前在宗陽宮城樓上捱了兵部郎中雷應星一記鐵拳,打到脾裂。
只是這種內傷,從體表實難看的準確。
再加上皇帝從成都回來後,積壓了許多必須要由他親自決斷的國事。
趙瑗日夜操勞,休養的不好,因此這內傷變成了暗疾,始終將養不好。
如今一到深秋,氣候變化,趙瑗的身體愈發不好,大半時間都在臥床靜養。來自欽差的密報,是直接呈報御前的。
趙瑗帶病看罷,立即叫人去政事堂,把晉王趙璩、宰相沈該和魏良臣喚進了內宮。
因為天子病體不愈,趙璩被抓了壯丁,如今雖然不是監國,卻也待在政事堂,為他分憂處理國事。
楊沅的密奏被晉王、沈相、魏相傳看了一圈兒。
趙瑗高臥在榻上,問道:“晉王,兩位相公,以為如何?”
沈該沉著臉色道:“官家,西軍果然該大加整頓了。裘皮兒在自己的府邸裡,被自己的女人夥同一個西夏間諜謀殺。
南鄭城裡,堂堂太尉、一軍主帥,被一偏將作亂殺害,如此種種,荒唐之極,足見西軍管理之混亂,將佐之膽大包天,太目無王法了。”
趙璩挑眉道:“所以,這何嘗不是一個朝廷的好機會呢?”
魏良臣沉吟道:“只是,張浚現在正主持我大宋全國的軍改要務。
楊存中則鎮壓三衙,並主持兩淮駐屯軍的補充、重建事務。
請...您....收藏6191書1吧(六\\\九\\\書\\\吧!)
派誰去利中合適呢?”
趙瑗想了一想,道:“此二人,一個負責的是我大宋軍隊的脫胎換骨,一個負責的是直面北國金人的軍事防禦,都是至關重要的所在,不宜輕易調去。”
沈該道:“官家,大宋如欲北伐,最為可慮者便是西夏。最大的牽絆還是西夏。不先解決西夏,朝廷便不能全力北伐。而如欲伐西夏,整頓西軍,刻不容緩。”
趙瑗道:“朕自然明白。你們覺得,如果讓兵部右侍郎兼權直學士沈虛中去利中如何?”
魏良臣猶豫地道:“沈虛中無從軍經歷,往赴利中,恐難令利中悍將馴服。”
沈虛中此人是宣和年間的進士,他是累官至如今這樣的官職的。
所以他雖然是兵部右侍郎,但實際上沒帶過一天兵,沒打過一次仗。
這樣的文官去統領武將,或許在禁軍甚而是兩淮兵中還可以,畢竟是扛著天子任命的大旗。
但是在西軍……
西軍只認能打的,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