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婒決定趁著周圍西夏軍調去攻打劉錡,強奪涼州,再奪甘州,控扼河西走廊,將西夏王國一斬兩半。

涼州守軍並沒有調走,畢竟是當面之敵。

但周圍沒有了西夏軍牽制,吳家軍集中全力攻打涼州,還是具備著壓倒性優勢的。

吳家軍強攻涼州四天,終於突破城防,順利攻入涼州。

趙婒大喜,只覺自己的決斷無比正確,立即率領中軍進入涼州城。

得知涼州守軍殘部已逃往甘州,吳家軍先頭部隊已經追擊下去,趙婒立即命令大軍火速追趕。

他沒想到,只用了四天,就打下了涼州城。

既然打涼州只用四天,那打甘州就算用上一倍的時間,也不過就是八天,他甚至夢想可以一氣呵成,再打肅州了。

吳家軍前鋒大將吳勉,得令後領三萬大軍晝夜奔襲,猛追猛打。

涼州守軍逃脫者八九千人,被吳家軍窮追不捨,只用了四天半,就追到了甘州城下。

這時候,西夏軍也出現在了一個重大失誤。

他們調集主力圍殲劉錡,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賭的是吳家軍反應不過來。

所以為了確保一舉成功,他們在吳家軍周圍故佈疑陣,實則主力全都撤走了。

只有涼州城正面之敵,一卒未動。

而他們調走的兵馬中,就包括甘肅軍司的一支主力。

這支主力軍團平時就戍守在甘州城內,此時卻加入了對劉錡軍團的圍剿,甘州空虛。

在調走這支人馬的時候,西夏軍也做出了安排,從肅州調兵,增援甘州。

反正甘州打不下來,宋軍也去不了肅州城。

但,肅州西夏援軍尚未趕到,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趙婒,讓前軍主力窮追猛打的,居然就追到甘州城下了。

甘州守軍有限,哪怕是加上從涼州逃過來的約五千兵馬,防禦力量也極為薄弱。

不過,由於宋軍追趕甚急,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甘州城牆雖不高厚,一時也攻不下來。

雙方各有劣勢,如是者又打了五天,城中疲憊不堪,宋軍援軍源源不絕,甘州城眼看不保。

就在這時候,軍前宣諭使趙婒的又一道將令到了:

前軍休整,停止攻城。俟其主力抵達,且帶來大型攻城器械,以免損折過甚。

吳勉看著已經垮坍多處,殘敗不堪的甘州城牆,還有城牆上已經明顯人手不足的西夏軍士,幾度欲不顧將令,繼續攻城。

以他的經驗,再有半天功夫,就能拿下甘州,完成既定戰略。

屆時,哪怕不繼續北上去奪肅州,他們的戰略目的也能達成了。

此時再遣軍去攻圍堵劉錡的西夏軍後路也好,讓西夏軍不得不分兵前來,阻止宋軍繼續沿河西走廊擴大戰果也好,都能挽救宋軍的危急局面。

但是,看著趙婒派來的督戰使,傳令使,吳勉心裡掙扎再三,最後還是選擇了遵從將令。

趙婒是監軍使,是皇帝極信任的近臣。

吳家的強大已經引起了朝廷的忌憚,十二少的離奇暴斃,其中就有吳家和朝廷博弈的因果。

吳勉不敢冒險,趙婒是文官,是監軍使,是皇帝的親信,有的是辦法搞死他。

他只能鳴金收兵,坐等趙婒率中軍趕到。

趙婒急命前軍停止攻城,就是怕吳勉把甘州打下來。

之前吳家軍打下涼州城的速度,就在他的預料之外。

等他率領中軍趕到涼州城,一切已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