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九渡(第2/3頁)
章節報錯
“宣撫使,咱們該往沙陀城去了。”
“好,這就出發。”
於是,韓監軍乘馬車,楊沅乘馬,往沙陀城而去。
此行,楊沅帶了一千五百兵丁,三分之一抽選自瘋魔軍,由楊壽率領。三分之一抽選自中軍,由楊萬里率領。又有三分之一,抽選自利州中路騎兵精銳,由高敢率領。
一行人浩浩蕩蕩,直往沙陀城而去。
曾經輝煌一時的沙陀人,已經不復存在了。
沙陀城的居民雖然是沙陀族為主,但沙陀城的百姓在黃河和賀蘭山之間肥沃的平原谷地上,早就改以農耕為主了。
他們農耕的進化,甚至比党項羌人還要徹底。
所以,他們身上,已經全然不見了曾經的沙陀人的痕跡。
……
任得敬到了應理城,便停了下來。
再往前去,過了蜿蜒的黃河,就是沙陀城了。
為了以示和談誠意,西夏主動讓出了沙陀城,撤出駐城兵馬,提前由宋軍時寒部進駐。
楊沅和任得敬,將在沙陀城和應理城中間的“黃河九渡”處會晤。
黃河在西夏境內綿延四千裡,河流趨緩,適合渡河處約十餘處,從北向南數,這處渡口是第九處,故名九渡。
成吉思汗就曾帶兵先從奪沙陀,由此渡河,再克應理,然後一路打到興慶府……
任得敬掌握的西夏權力還在西夏皇帝之上,是西夏權柄最重之人。
楊沅現在是四川宣撫使,節制入夏作戰三大軍團。
這兩個人對自己一方來說,都是萬萬不容有失的重要人物。
因此,選在黃河之上會晤,那就再安全不過了。
哪一方想搞鬼,難度都是相當之高。
時寒在此前半個月,就已進駐沙陀城了。
沙陀是座小城,說是城,城牆不過是一道一丈來高,一堵風雨腐蝕破敗的土牆,也確實沒有堅守的必要。
難怪西夏能爽快地讓出此城。
時寒在此期間,已經對沙陀城進行了許多的整理和整頓。
小城不大,卻駐紮了一萬大軍,足以應對在九渡談判的楊沅一旦遭遇危險的及時救援。
此時已經有了春暖花開的跡象,冰雪正在消融,道路難免泥濘。
山巒自遠處看去,已經有了淡淡的綠意,只是走近了去,反而看不出花木的萌芽了。
任得敬比楊沅早一日抵達了應理,楊沅是次日抵達的沙陀。
楊沅這邊派出掌書記陸游,與對面的拓跋黑衣進行接觸,接洽談判事宜。
雙方經過一天的磋商,又各自經過了兩天的準備,第三天才正式開始會談。
此時已經初春,黃河解凍了。
每年初春開河時,解凍造成的浮冰向下遊流動,常會在急彎、狹窄處造成冰塞、冰壩等冰凌洪水,稱為凌汛。
九渡這個地方,河面開闊,河水平緩,倒是不易發生凌汛。
饒是如此,提前兩天開始,雙方就各自出動人馬,乘坐牛皮筏子、羊皮筏子,把河道清理了一遍。
雙方會談這天,楊沅只帶一千五百人抵達九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