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總動員(第2/4頁)
章節報錯
大宋正在儘可能地集結和調動所有可用資源,以應對戰爭的爆發。
不過,這些只有站在高處,才能看得到它的波濤洶湧。
社會普通民眾只是隱隱約約地感覺到,生活似乎多了更多選擇,百工百業更加彭勃。
他們把這歸功於楊沅的治理,歸功於馳道的修成,歸功於涼山州金銅礦的發現,卻意識不到國家機器如此運轉的本來目的。
好在經略安撫使府和內記室都很給力,所有農牧工商、軍事準備,大事小情,鉅細靡遺,都有專人管理和實施。
楊沅只負責規劃大方向,組織相關人馬去實施貫徹細節。
所以一路行來,楊沅倒也不算太累。
他身邊有刀妃妃如花解玉,還有梵清小師父“出爾反爾”。
一路批閱公文時,又有鳳娘和泰熙兩個如花似玉的小姑娘研墨添茶、焚香捶腿,當真好不自在。
不過楊沅並沒有沉溺於溫柔鄉里,他的每一步舉措、每一個決定都是反覆推敲過的,而非一拍腦門的決定。
比如這場戰爭總動員,不是你想動員就能動員起來的。
在這個時代,耕作還是要以青壯男子為主的。
不是你想當然的徵募走所有的青壯勞力,婦人老人和兒童就能頂上去的。
那樣的結果,就是哪怕這是一個風調雨順之年,來年也可能造成大災荒,饑饉立至。
可以說,國家暴力就是由經濟力量決定的,不是你想徵兵就徵兵,你想屯糧就有糧,你想開戰就開戰。
一個國家所能夠動員的人力、物力、財力,總是有條件、有上限的。
戰國時期社會結構簡單,經濟基礎簡單,所以那時候可以做到全民皆兵,戰爭動員率高的離譜。
但是當一個國家穩定發展到如今這個時代,已經永遠不可能再重現那時的盛況了。
除非,讓整個國家倒退到那種相對原始的社會發展狀態。
所以楊沅雖然在擴充軍隊,各個衙門也在擴充人員,但楊沅也提前就做好了再度人員冗濫的防範措施。
不事生產的官吏、軍隊、役夫等人員的總量,被他嚴格控制在了川中總人口的百分之五以內。
如果再有超過,百姓的社會負擔就會加劇。
一個國家,如果這些不事生產的人口超過百分之十,在這個時代,便很可能導致整個國家的破產或崩潰。
川中在如此準備著,夔州路、成都府路、利州東中西三路,自然也在進行戰爭總動員。
當然,為了防止抽血的急促,對川峽四路的經濟造成重大損害,整個動員過程是有序而緩慢的,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基本完成。
得益於楊沅超越時代的見識,和他的內記室的強大,潼川路在這場戰爭總動員中,做的是最好的。
楊沅也不藏私,所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他都會及時傳告夔州路和成都府路,還有利州西路和利州東路。
至於利州中路,如今本來就由楊沅管轄。
當然,那些地方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不能照搬潼川路的經驗。
而且,同樣身為一方封疆大吏,人家未必願意接受楊沅給予的這些政策經驗。
楊沅對此也不強求。
好在,坐鎮夔州的劉錡、坐鎮成都的喬貞,和楊沅的關係都不錯。
而且他們也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至於利州東路的溫家,原本有郭家的牽制,就沒成太大氣候,現在有楊沅控制的利中,劉錡控制的夔州挾制著,就更沒有狂妄的本錢了。
只有把利州西路經營的鐵板一塊,儼然成為一姓私地的吳家,目前是楊沅完全影響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