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體面(第1/6頁)
章節報錯
楊連高和楊沅回大理城了。
一趟洱海之行,讓傷勢漸愈的楊連高再度傷痕累累。
直到回到大理城,他的狀態還不及離開時的模樣。
這時,大宋給楊沅的旨意也到了。
官家授權楊沅代表大宋與大理進行戰爭賠償談判。
在晉王趙璩和副相魏良臣的支援下,最終聖旨上給楊沅留出的談判空間非常大。
見了聖旨,楊沅心裡也就有數了。
次日談判時,楊沅便再度提出了割地、賠款和駐軍的三原則。
這一次,他的態度前所未有的強硬。
他直白地告訴大興君臣,如果不答應,他下次來,就是帶兵來。
一萬精銳,足以直搗大理王城!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在給大興國文武大臣們作戲。
做為大興名義上的領袖楊連高,還有大興實際上的掌權者高貞壽,早就和他達成了協議。
拒絕駐軍,是楊沅給楊連高留下的體面。
楊連高對此心知肚明。
所以,經過三天的談判,楊連高擺出一副不得已的模樣,做出了重大讓步。
他願意割讓領土,把富饒的石城郡割讓給大宋,但是駐軍大理,他寧死也不同意。
於是,一番姿態之後,楊連高同意了賠償和割地的要求,堅貞不屈地拒絕了駐軍。
緊接著,在國相高貞壽這裡,又卡了一回。
因為初始割讓地區,是石城郡。
國相高貞壽寧死不從。
老國相憤然表示,他寧願因為抗旨而被斬首,也絕不答應割讓石城郡。
如是者又磨合了三日,高貞壽終於鬆了口。
他提出,如果要他答應,那就用涼山州換石城郡。
涼山州無論富饒程度,還是人口密度,都遠不及石城郡。
於是,在楊連高那裡退讓了一步的楊沅,在高貞壽這裡又退讓了一步。
他答應了。
這是楊沅和楊連高給國相高貞壽留下的體面。
當國書籤署的那一刻,高貞壽在國王印鈐的旁邊蓋下國相的印鈐後,便仰天長嘆,老淚橫流。
這一幕,深深地打動了大興群臣。
他們忽然覺得,高家世襲國相,雖然的確是一直把持了政權。
可高家也是真的熱愛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啊。
高宰相愛的是那麼深沉,比大興王楊連高還要愛。
談判已畢,高貞壽一臉鬱郁地離開大理王宮,回到國相府邸,馬上就把高舒窈找了來。
“這些日子,楊連高服用的藥物裡、吃的食物裡,都下了那種以香料為掩飾的藥物,楊連高的神志已經漸漸開始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