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需要第三預備隊?

這真是官做的越大,膽子越小。

想當初撫帥在靈壁一戰,哪一步不是險中求活、死裡求生,現在竟是這般謹慎。

不過,撫帥命令已下,他們也只得全力配合,為這支龐大的第三梯隊做起了種種後勤準備。

他們並不知道,楊沅這一步根本不是為敘州準備的,而是為了兵進大理,兵進涼山州。

在派出甘泉的同時,楊沅就向朝廷急奏了此事。

地方上發生叛亂,像他這樣的封疆大吏,是有權力擅專獨斷的。

但是,做了決斷之後,他也要向朝廷稟報。

這就是“先斬後奏”,你可以先斬,但你依舊要奏。

年方十四的小皇帝趙愭拍案大怒。

因為楊沅的奏章有點綠茶。

趙愭從那字裡行間的暗示裡,明悟了這樣一件事:

敘州三蠻為何要反?

因為他們早有反心,只是一直不敢反。

但,先帝駕崩了……

“敘州蠻夷,欺朕年幼乎?”

小皇帝氣呼呼地硃批:“打!給朕狠狠地打、往死裡打!”

寫完了他才想起來,得跟攝政王皇叔趙璩商議商議。

……

敘州之戰開始以後,整頓利東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這是先帝生前便已擬定的事情,趙愭自然不會輕易違背。

何況,現在是攝政王當家,四年後才會還政於他。

換而言之,小皇帝如今是實習階段,對於這等軍國大事,自然要格外謹慎。

於是,楊沅去了一趟利州中路。

他本就兼了利州中路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不能久不視事。

如今正好一舉兩得。

楊沅坐鎮利中之後,劉錡也到了達州,兩位軍政一把抓的大佬同時逼近利州東路。

然後,朝廷的旨意便到了,上邊加蓋了皇帝玉璽和攝政王的印璽。

開州經略安撫使郭棣,晉升利州中路駐紮御前諸軍副都統制。

其三弟、四弟皆在利州中路擔任官職。

也就是說,郭家被連根拔起,調往利中去了。

郭家軍在換了溫泫臣為帥後,已經十多年了。

郭家一直想趕走溫泫臣,至此徹底落敗。郭家全部調往利中,從此到楊沅手裡討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