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選擇(第1/5頁)
章節報錯
皇帝御駕西巡,為皇太后祈福。
此行,皇太后、皇帝、皇后,次相魏良臣,參知政事張浚,兵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沈虛中隨行。
御龍直都指揮使莫龍統殿前司兵馬為內衛,趙密、羅克敵統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精銳。
所有兵馬,合計三萬人。
當初真宗封禪泰山時,帶了一萬五千名精銳禁軍。
成都到臨洮的距離,比起泰山到幽州可遠的多了。
可是考慮到如今宋夏之間的形勢,比真宗封禪時的宋遼形勢要更加緊張,所以為安全起見,還是加派了一倍的兵力。
監國晉王趙璩,率領滿朝文武送皇帝出城,聲勢浩大。
御街之上,許多百姓都在圍觀這樣難得的場面。
人群中,洛承安翹首看著皇帝的儀仗緩緩出城而去,輕輕吁了口氣,對一旁的顏青羽道:“按照腳程,小瑩已經到洛陽附近了吧?”
顏青羽點點頭,低聲道:“差不多,皇帝御駕啟程晚,行路緩慢,她能搶出足夠的時間讓國相應變的。”
洛承安謹慎地四下看了看,轉身走去,對緊跟上來的顏青羽道:“皇帝一日還在西南,邊禁便有十倍的森嚴。我們現在不僅要等機會,還要等時間。這段時間,謹慎一些,切勿露出馬腳。”
“洛叔放心。”
頓了一頓,顏青羽道:“我就是奇怪,國相為何非要一個活的楊沅?而且連傷都不許傷他?若非如此,我們早就可以下手了,現在卻是畏首畏尾的。”
洛承安淡淡一笑,道:“你我聽命行事而已,哪來的那麼多為什麼?走吧,回去,醫館該開門了。”
趙璩送走皇帝,至十里亭而止,兄弟二人一個在車上,一個在馬下,四目一對,千言萬語,盡在其中。
轎簾徐徐放下,御駕向西,緩緩而去。
趙璩率文武長揖到地,緩緩直起腰來時,看著面前腳步鏗鏘計程車兵列隊而過,趙璩對伺候在身邊的王府內侍總管低聲道:“暗諭三法司,去晉王府候著。”
百官比皇帝出城的時間足足早起了兩個時辰,這才完成諸般繁瑣。
如今終於送了皇帝離開,個個疲憊不堪,畢竟能做到這個位置的官,大多年紀都大了。
武將們還好,天天操練武藝的,體質好。
文官裡面,可能也就參知政事湯思退依舊精神奕奕,畢竟他現在還不到四十歲。
都說楊沅平步青雲,速度奇快,可這湯思退也是個有大氣運的。
他是紹興十五年中的進士,不到十年就官至禮部侍郎、繼而升端明殿學士了。
秦、萬兩奸相垮臺,牽累了一大批官員,致仕的致仕,流放的流放,騰出了很多空缺,他又順理成章地被提拔為執政。
楊沅去年剛中的進士,如果每個職位上盤桓兩三年,不斷往上升,十年內都未必能達到湯思退的高度。
吳書、朱倬、張方旬這三位法司大佬年紀都不小了,其中朱倬都是個七十歲的老人家。
皇帝御駕前行,後方的兵馬還沒走完,他就兩腳發酸,不得已喚過自己的貼身小廝,叫他跪趴在身後,借他的後背當椅子,這才勉強支撐著。
待晉王下令各自歸衙,朱倬忙不迭讓自己小廝攙扶著,將遠遠隨行的車轎喚到近前。
朱倬爬上車子,脫了官靴襪子,把痠痛欲裂的雙腳直接放在清涼的地板上,剛剛舒坦地吁了口氣,就有人到了車外,輕輕叩了叩轎廂。
朱倬掀開轎簾兒,就見一個小內侍站在外面,欠身道:“大王請亞相到晉王府一敘。”
“唉!”
朱倬嘆了口氣,擺一擺手,把轎簾兒放下,有氣無力地吩咐道:“去晉王府。”
然後他便蜷起身子,側臥在座位上,利用這回城的時間短暫休息一下。
老東西真想乞骸骨啊,可是之前向官家遞過兩回辭呈,官家卻一再極力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