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秣馬厲兵(第3/4頁)
章節報錯
而且很多配套的生產工藝技術現在是達不到的。不過,最難的一關是火藥的威力。
應付騎兵的第二個難關,是早期火槍的射擊速度。
第一關已經解決了,第二關……可以變通一下嘛。
楊沅覺得他之前在香積寺見過的那種“神火飛鴉”,就可以好好發展、研究一下。
這種武器在研發出來不久,就因為它在使用過程中的種種限制和弊端,遭到了試用部隊的批評。
於是,它的生產就被大宋軍械司廢止了。
但楊沅覺得,有問題想辦法克服就是了,大可不必因噎廢食。
他覺得這東西完全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機槍”,成為對付騎兵和集團衝鋒的大殺器。
此外,無縫鋼管什麼的現在生產不出來,他也給不了建議,但地雷和手雷這種玩藝兒,在已經有了足夠威力的火藥前提下,匠人們還不是輕易就能研製出來?
有了這些東西,楊沅就可以隨時“爆兵”了。
~~
不過,這樣的軍隊高度依賴後勤補給,彈藥一旦斷了,他們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所以,楊沅讓蕭千月重點研究的,就是它的運輸、儲放和保養。
尤其是顛簸環境下的運輸安全、雨雪天氣下的使用不受影響。
因為這才是它真正能夠得以應用的關鍵。
……
楊沅以蓬州吳家遭遇滅亡慘案為契機,在潼川路全境展開了嚴厲打擊山賊路匪的活動。
以此為鑑,以配合官兵清剿為由,楊沅開始在潼川十六州推行“忠義社”。
“忠義社”由地方自籌自建,由地方官員和地方士紳公推“忠義社”的社長、副社長等職務。
這個“忠義社”,就是楊沅打算成立的地方團練武裝。
朝廷是有團練使這個職務的,但那是正式的朝廷官職,需要由皇帝任命,俸祿由朝廷發放,楊沅不能私設官職、也不能私發俸祿。
但大宋朝廷的團練一職,和節度使一樣早就是一個虛銜,只是專門用來寄祿的,也就是用來確定俸祿等級的。
所以,朝廷的那些所謂團練使,是無定員、無職掌、不駐本州,就是個用來定工資的行政級別。
朝廷在之前的裁汰冗濫過程中,已經把這種毫無意義的寄祿虛職取消了。
楊沅在潼川所推行的這種地方自衛武裝,朝廷不需要給他們發放俸祿軍餉,他們還得自掏腰包購置訓練器材、兵器弓弩什麼的。
但是這能提高地方豪強的威信,他們在地方官府中的話語權也能增強,同時確實能夠打擊山賊流匪的生存空間,讓地方豪強士紳更有安全感。
因此,地方豪強是樂於這個錢的。
畢竟一個地方也不只一個豪強,原本大家平起平坐,現在要成立地方自衛武裝,全落在你家怎麼成?
你做正社,那我怎麼也得搶個副社乾乾。
而這種爭搶,也就使得他們內部再度達成一種相互的牽扯與制衡。
這些忠義社受到了當地豪強的大力支援,自然是甫一成立便卓見成效。
楊沅安置過去的老兵,也受到了這些地方豪強的熱烈歡迎。
楊沅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用這些傷殘老兵去控制地方豪強武裝,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讓那些地方豪強們擁戴他,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