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秣馬厲兵(第1/4頁)
章節報錯
楊沅對於火藥其實也是一知半解,比如那黑火藥的最佳配比,他也只記得一個大概比例。
但就是這麼一個大概比例,當他告訴了研究火藥的匠人之後,就幫助他們少走了幾百年的彎路。
要知道直到幾百年後,人們才摸索出黑火藥的配比,大致是75%的硝石、10%的硫磺、15%的木炭。
可這個時代的黑火藥,目前是硝60%上下,硫磺20%上下,其餘是木炭和各種“雜質”。
有提純不精自然產生的雜質,也有人為摻進去的“雜質”:
比如清油、麻茹等近十種易燃物質,就是人為摻進去的。
因為這個時代的火藥匠人,認為這些東西可以增強火藥的威力。
可想而知,這樣配比的黑火藥,其威力有多小。
可是楊沅不僅告訴了他們一個大概的配比,還告訴他們,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助燃。
於是,他們不再摻雜其他物質,而且開始研究如何提純。
比如,火藥炭用什麼樣的木材燒製,質量才更好,
硫磺要經過哪些工序提取出來的才更純……
光是這幾樣原料的生產,現在快要摸索出一整套的製作流程了。
他們的火藥配比,現在已經無限接近最佳比率,提純率也越來越高,火藥的威力自然也就顯現出來了。
不過,相應的製造環節的危險性也就增加了。
火藥配製的危險事故,一般發生在把硝、硫、炭三種成分按比例進行混合的階段。
這一階段只要不引入明火,一般也不會出事。
這時的工匠已經明白如何防範火星的產生了。
他們的工具大多采用木製、石制和銅製,嚴禁鐵器。
為了防止幾種配料在摻配過程中,發生摩擦和撞擊產生危險,匠人們在摻配時,還會先把火藥配料用水拌成泥狀。
這樣即使偶爾有火星,也不會引爆藥料。
但它也只能極大機率地減少危險性,並不是絕對的。
今天這次爆炸,就是有一個匠人在配製時不慎引燃了硫,硫火繼而引燃了配製完成的一小桶火藥。
楊沅趕到時,只見用作試驗的地方被炸開一個大坑,四下裡的工匠灰頭土臉。
出事的地方正有人被抬出來,楊沅一眼看到蕭千月站在人群中正在指揮搶救,不禁鬆了口氣。
至少他的蕭總工無恙。
楊沅快步趕上前去,這裡的試驗室都是建在半地下的一個個掩體中,每個掩體相距一定距離。
出事的這處地方一共有三個人,兩個匠人,一個小徒弟。
爆炸時小徒弟正在掩體口處,被氣浪衝飛出去,沒有大恙,只是耳鼓嗡鳴,現在還說不了話。
掩體裡的兩個匠人一死一傷,死的那個就是不慎引燃火藥的匠人,人都炸散架了。
另一個和他的“工作間”之間有一道矮土牆,只被炸掉了一隻手臂,現在也在昏迷當中。
楊沅顧及不了其他,先上前幫忙一起救助傷員,包紮傷口止血,然後立即把他送回精舍。
楊沅又囑咐蕭千月,等小徒弟和受傷的匠人醒來,詳細詢問出事的經過,每發現一種偶然,都要在流程制度上用必然的規則去進行防範。
對於這些流程,不用楊沅細說,蕭千月也已熟悉了,遂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