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句句都說到朕心裡去了。”

皇宮裡,趙瑗看著派人抄錄回來的各位大儒的發言,看到李師師那篇講話時,不禁拍案叫絕。

再往下一看,原來這位木先生竟是蜀學流派,趙瑗頓時更加信服。

理學欺世盜名,蠱惑世人之心,若任其發展,必成禍患,當嚴禁之。

如此,就該大力發揚蜀學,而要發揚蜀學,便當立一蜀學之聖!

蜀學近三十年來日漸凋零,自三蘇之後,已少有大家了,這位木先生可以立起來。

趙瑗在殿上徐徐踱步,很快心中便有了主意。

“來人,傳參政陳俊卿見駕。”

很快,正在參政院署理公務的陳俊卿便到了御前。

“老師,請坐。”

趙瑗對自己曾經的老師很是禮敬,

如今趙瑗已經做了皇帝,陳俊卿可不敢託大,連忙謝了恩,這才欠著半個屁股坐下。

欠著半個屁股,這就叫態度。

“老師請看,這有一篇文章。”

趙瑗把抄錄下來的發言遞給陳俊卿,陳俊卿接在手中,仔細看起來。

這些發言還沒整理,就是按照各位大儒當日講道的先後和對答順序一句句錄下來的。

陳俊卿一直看到李師師的講道,臉上便露出了興奮的神色。

再往後看,果如趙瑗所料,見那木先生竟是蜀學流派的先生,不由得擊掌喝彩。

趙瑗興奮地道:“先生,你看這位木先生所講之道如何?”

“至理明言也!”

陳俊卿說著,眼淚都流下來了。

蜀學源淵流長,自漢代開始,文翁,司馬相如,王褒、嚴遵、揚雄,嚴君平……

但直到三蘇和黃庭堅、秦觀等,方成系統,漸生思想。

可是到了現在,也只有他和張浚等寥寥數人為蜀學挑大樑了。

趙瑗見陳俊卿真情流露,心中也很感動:“先生,朕以為,這位木先生可立為蜀學大宗師。”

“應該!”

陳俊卿立即響應:“有陛下認可,這位木先生定可將蜀學發揚光大。”

趙瑗道:“朕自然是要禮遇這位木先生的。不過,世間從未有木先生之名,得先讓木先生名聞天下才成。先生,朕有一計……”

趙瑗對陳俊卿細細囑咐了一番,歉然道:“只是要委屈了先生……”

“不委屈,不委屈,這位木先生蜀學造詣,遠勝於臣。臣心甘情願附驥之尾,為木先生鼓而呼!”

……

翌日,萬松書院論道,李師師再度出席,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各學派大儒輪番發問,或提論點,或要“木先生”講述他的蜀學理論。

這一番談經論道,讓“木先生”當場擁有了大批擁躉,其中不乏蜀學名家。

陸九淵在“木先生”講道結束後,當場提出,要拜他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