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底氣(第2/3頁)
章節報錯
……
宋國這邊,皇帝加快了返回臨安的速度。
一路上,趙瑗還和伴駕眾大臣們依據陸續傳遞過來的戰報,評估對於有功眾將領的封賞。
其實大部分將領的封賞是很好解決的。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武將,只要加官、進爵,賞賜宅院、田地,也就行了。
真正麻煩的只有楊沅。
他是文官,卻又是靈壁一戰的軍功第一人,皇帝又起了憐才之心,不想讓他在臺諫的位置上一條道走到頭,如何安置便叫人撓頭了。
好在這位皇帝自己也是有主意的,此番帶著的伴駕大臣也都是跟他一條心的。
如此一來,官家拿定了主意,楊沅的前程基本上也就確定下來了。
爵位上晉升為開國郡公。
官家給的理由很充足,開國縣公一般只授予有政績的文官,開國郡公才是有軍功或政績均可授予的爵位。
楊沅此番立的是軍功。
而且一開始因為楊沅資歷太淺,已經把都察院整個兒壓低了一級,可是架不住人家楊沅立功且立大功的速度太快,也不好再壓了。
至於官職,就調整為左諫議大夫,這是隸屬門下省的重要官員。
湯思退是半條腿踏進了宰相的門檻,楊沅這是半條腿踏進了執政的門檻。
諫議大夫在大宋官場上相當於一個“混兒”,就像麻將牌裡的“萬能張”。
都察院還你要犯了罪、有了過錯,他們才會出手。
但諫議大夫有權利對皇帝及各級官員提出建議,糾正錯誤。
也就是說,他原任的都察院僉都御史相當於一個檢察官,主要還是側重於司法方面。
但是諫議大夫不僅可以干預司法,他還有議政權。
內廷、外廷、皇帝、大臣,他誰都可以噴……監督。
趙瑗這邊與伴駕眾大臣議定了,就把結果先傳回了朝廷。
現在趙瑗還真不怕朝臣們有太多的不滿和非議。
他登基之初,金國這個叔皇帝就變成了兄皇帝,因為完顏亮比趙瑗大五歲。
以前的叔皇帝是差著輩兒的,金國皇帝哪怕才一歲,那也是叔父。
現在大家同輩,只能論年紀來稱兄道弟,那就不存在屈辱的事兒。
高麗國重新奉大宋為宗主國。
新金帝國也與大宋建交,結兄弟之邦了。
如今大宋又打了這樣一個大勝仗,這就是官家的底氣,讓他有勇氣面對朝臣的壓力。
更何況,湯思退和吏部等官員一屁股屎還沒擦乾淨,是輕拿輕放還是重拳出擊,全在皇帝一念之間,他還怕什麼?
李道聽了這些明發的訊息時正在家裡吃飯,一聽對楊沅的人事安排,雞賊的李道就知道,皇帝這是把楊沅當宰相培養了。
還不到三十歲的預備宰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