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預相(第1/3頁)
章節報錯
皇帝御駕從巴蜀東返,一路巡閱山河,倒也並未因為西夏兵馬出現在川西,而有倉惶逃避之色。
這一日,皇帝的御駕來到鄂州,李道及當地文武官員迎駕入城,為官家設宴接風。
宴罷,趙瑗回到行宮,宮娥太監侍候他寬去外袍,正要沐浴一番,內侍總管李公公便躡手躡腳地到了浴宮外前,細聲稟道:“官家,有臨安金牌急腳遞到了,是監國加封的。”
監國加封,那就是監國收到急件,來不及謄錄整理,另外形成表奏文章。所以只是在呈遞上來的急奏上面,他又套了個皮兒,就急急派人轉呈皇帝這邊來了。
趙瑗聽了不由暗吃一驚,臨安那邊難道出了什麼大事?
當下他也顧不得許多,穿著雪白的中單就從浴宮裡走了出來。
李公公急忙將急奏高高舉起,趙瑗接在手中,快步走到桌旁,取過玉刀啟了封,便急急看了起來。
“哈哈哈哈……”
一聽官家的大笑,摒息半晌提心吊膽的李公公便鬆了口氣,賠笑道:“官家這麼高興,這是什麼大喜的事呀。”
若是官家神色不愉,他是絕對不敢多嘴。
但官家龍顏大悅,你不問話,你讓官家向誰抒發喜悅?
那是必須要湊個趣的。
趙瑗拍案大笑道:“我大宋在兩淮力拒金兵,在靈壁一場野戰,斬敵四萬餘,屍填溝壑,血汙沱江,又生擒了敵兵兩萬餘,大捷!大捷啊!”
趙瑗歡喜的走來走去,李公公連忙就是一連串的馬屁奉上。
趙瑗一句也沒聽見,滿心都是歡喜、歡喜,還是歡喜。
“快,馬上宣魏良臣、陳康伯、沈虛中等伴駕大臣來見。”
這幾位伴駕大臣就在行宮裡住著,李公公答應一聲,忙不迭趕了出去。
趙瑗也顧不上沐浴,急忙叫人又把袍服取來給他穿上,急急趕去先向太后和皇后說了一聲。
吳太后當年養大的孩子是趙璩,所以她和如今的官家趙瑗,關係並不是很親近。
但趙璩和趙瑗手足情深,當今皇后又是個會來事的兒媳婦,這一路上侍候著太后去巴蜀進香,婆媳倆倒是越來越親近。
孃兒倆正在後宮裡聊天,趙瑗風風火火地趕來,把淮東大捷的訊息對她們眉飛色舞地說了一番,便又興沖沖地趕去會見大臣了。
皇后不太理解趙瑗所說的這些數字意味著什麼,可是吳太后很清楚。
吳太后是將門虎女,當初她入宮為妃時,正值金人搜山檢海,官家趙構東奔西走,狼狽不堪。
那時候,還是十四五歲的小吳妃天天身披甲冑,肋下佩劍,朝夕侍立在趙構身旁充作貼身侍衛。
于軍事,她自然是懂的。
一聽說斬殺了金軍四萬有餘,生擒了兩萬有餘,吳太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皇后,方才官家說,指揮這場大戰的,是咱們大宋的狀元公楊沅?”
“是啊母親,怎麼了?”
吳太后緩緩點頭:“允文允武,怎就這般厲害,難不成,他真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皇后動容道:“母親,楊沅這一仗打的很好麼?”
吳太后搖了搖頭:“不是很好,是太好了。只此一戰,便可稱之為名將!”
皇后大喜:“那可好,官家春秋正盛,這楊沅也是個年輕的臣子,君臣相得,君賢臣明,這是國家的幸事。”
前邊,魏良臣、陳康伯、沈虛中等伴駕大臣紛紛趕來,見了捷報,人人歡喜,齊向皇帝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