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楊沅“開天”(第1/4頁)
章節報錯
“同舟會”的人先行了一步,此時臨安城中尚未實施封鎖。
但是等他們找到曲大先生稟報發現時,臨安城便已在禁軍的完全控制之下了。
曲大先生聽說他們找到了楊沅的下落,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找來王長生和寒千宸,同時讓人去楊府報個平安。
但這時他才發現,如今想在城中行走,太難了。
哪怕只是一人獨行,都要時時處處受人盤問和檢查,一兩個人同行,尋個理由勉強也可通行。
可他們人手多了,那隻怕是寸步難行,必然會成為重點盤查物件,甚至禁止他們通行。
無奈之下,曲大先生忽然想到了劉商秋。
他知道劉商秋與楊沅相交甚篤,而劉商秋做為機速房雀字房的承旨官,想在城中行走還是很容易的,畢竟樞密院的軍人與禁軍同脈。
當下,曲大先生便派出兩人,一個往樞密院請人,一個去楊府報信。
臨安城中出了這麼大的動靜,劉商秋又豈能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
他已經暗銼銼的把楊沅當成了他的六姐夫,這時聽說楊沅被劫走,生死不知,下落不明,不禁大感焦急。
楊沅要是有個好歹,我六姐怎麼辦?
正在這時,門房老秦忽然報來了訊息,說是門前有人找他,那人有楊沅的訊息。
劉商秋急忙出了樞密院,向來人問明情況之後,不禁心中大喜。
他急忙回去,立刻從雀字房調了袁成舉、郭緒之等心腹,帶著他們匆匆離開了樞密院。
劉商秋先使一人回劉府報訊兒,主要是臨安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只怕六姐也知道此事了,趕緊去報個信兒,免得六姐擔心。
他自己則帶著一群官兵去了曲大先生處。
此時,曲大先生這邊,也把王長生和寒千宸找了來。
兩邊人馬匯合在一起,便匆匆趕往西湖。
這一路上,大街小巷,已經俱由殿前司的禁軍官兵接管了。
但,劉商秋是樞密院的軍官,是禁軍的直管衙門的官員。
劉商秋所帶的幾十號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兵,自然不會受到刁難。
一行人趕到“齊雲弓箭社”門前大道上,便紛紛下馬,鑽入叢林,往那雷峰塔的廢墟處趕去。
他們不知道此處是否留有歹人的暗樁,因此劉商秋帶一路人直奔雷峰塔,郭緒之和袁成舉各領一路人馬,從左右包抄。
待他們匯合到雷峰塔高大巍峨的廢墟之下,“同舟會”的人便向王長生和寒千宸說道:“他們就隱藏在這裡。
我們當時在遠處樹上盯梢,他們就是在這裡消失的,但是我們檢視過了,沒有找到秘密門戶。”
雷峰塔即便只是一處廢墟了,那面積也是極大,地基的範圍抵得上一座小一點的府宅面積。
此處廢墟雜草叢生,藤蘿攀繞,如果想要逐步清理,那也需要很長時間。
王長生看了看那高矗的廢塔,繞著它轉悠了小半圈兒,喃喃地道:“雷峰塔,似乎是雷家祖上設計建造的?”
寒千宸正在一堵殘破的磚牆處彎腰檢查著什麼,聽到他的話道:“沒錯,就是雷家先人建造的!”
王長生道:“魏晉之前,高僧舍利常敬奉於塔剎之頂,魏晉其後,便常以寶函藏於地宮了。這雷峰塔本是為了敬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所以它地宮的慣用通道,應當在塔內。”
寒千宸看了看那座巨大的寶塔廢墟,當初大火之後,高處砸落了許多東西,已將地面埋得嚴嚴實實。
寒千宸道:“此處若要清理,不是幾個人幾天之內就能辦到的。如果動用大量人手,也早被人發現了。”
王長生頷首道:“所以,地宮的日常通道早被埋在了廢墟之下,他們走的一定是備用通道。”
王長生觀察了一下寶塔臨水的一面,和上方臨路的一面,道:“雷家建築,最講風水。千宸,你看看,吉門當在何處。”
王長生也懂風水,但是這方面可比不上寒千宸專業。
寒千宸四處觀察環境,口中唸唸有詞:“不問青龍白虎,水來謂之天門。不見源流天門開,正身結穴,是為大龍……,彎環纏繞不見其源,悠揚暢達而揖穴者上佳,天門方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