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一幕畢 一幕啟(第4/4頁)
章節報錯
官家決定,與皇后侍奉太后,同往成都青羊宮,由晉王趙璩監國。
旨意一出,朝野震動。
大宋皇帝御駕離京的情況非常少,許多官員一聽,本能地就有了牴觸。
但是提起筆來,想要上書勸諫時,卻忽然發現——沒有理由。
沒有理由,並不是找不出理由,而是所有的理由,都大不過一個“孝”字。
你想讓官家不孝嗎?
尤其是還有那麼多官員,剛剛上書讚美了官家的孝。
至於說勸阻皇帝,太后有恙那就有病治病,不要折騰,舟車勞頓的更不妥當……
可是提出要去成都青羊宮的是太后本人,是夢中有金甲神人曉諭太后的,你怎麼辯駁?
萬一你不讓去,皇太后也就真不去了,回頭病情加重甚至有性命之危呢?
你的勸諫奏章就是抄家滅亡的鐵證,是你謀害了太后。
太乙宮,佑聖觀、顯應觀、四聖延祥觀、三茅寧壽觀、開元宮、龍翔宮、宗陽宮、萬壽觀……
諸多道觀的觀主集體興奮了,紛紛上書表示支援。
這可是宏揚道家影響的一個大好機會。
成都和成都的青羊宮,都是很神奇的存在。
在中華大地悠久漫長的歷史中,無數的地方都曾改過名字,可是成都卻歷經數千年,從未改過名字。
而青羊宮也是如此,青陽宮建造於周朝,也是傳承最為久遠的道觀。
所以,太后夢遇神人指點,要前往這最古老的道觀去上香,似乎也說的通。
因為改元以來,金國、新金、高麗相繼遞國書重新確立了雙方關係,官家聲望大振。
之後他又縮短宰相的任期,分宰相之權於執政,裁汰庸冗,以《皇宋刑統》為祖制等一系列行為,使得他的威望進一步大增。
再加上他祭出了“孝道”這杆無往而不利的大旗,一時間竟令得百官啞然,上書勸止者寥寥,皇帝陛下的成都之行,順利得以貫徹了。
洛氏醫館裡,送走一位抓藥人後,嶽佩瑩和顏青羽雙雙站到了洛承安面前。
“大宋皇帝西行,沿途戒備,愈加森嚴,此時絕非動手時機!”
洛承安沉聲道:“國相要的如果是楊沅的人頭,那好辦。
可國相要的是一個全須全尾活的楊沅,那我們就只能繼續潛伏下去,等候更好的時機。”
顏青羽道:“大宋皇帝西巡,真的是陪太后去祈福嗎?會不會……他的目標是我們大夏?”
洛承安道:“不無可能,如果大宋皇帝西巡的真實意圖,是針對我大夏。
那也就意味著,大宋已經明白,有我大夏牽制著,他們無法針對金國,所以大宋想先解決我們這個心腹之患。”
顏青羽道:“大宋皇帝西巡,大隊人馬相隨,行進不會很快。
我們應該立即派人返回大夏,稟報國相,早做應對。”
洛承安點點頭,道:“陛下雖有‘飛鷂子’潛伏於大宋,但‘飛鷂子’不歸國相節制。
我們是該派人回去,通知國相,早做準備。”
他們是任得敬的人,任得敬和西夏皇帝李仁孝一直在暗中爭權。
如果李仁孝提前知道了大宋的動向,而任得敬不知道,那麼李仁孝就可以預做籌謀。
待大宋皇帝西巡,宋夏邊境局勢緊張之際,李仁孝就可以迅速安插他的親信將領攫取兵權,讓任得敬陷入被動。
想到這裡,洛承安果斷地道:“馬上報訊回去,你二人……誰願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