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這不是意外(第1/6頁)
章節報錯
楊沅和張宓快馬加鞭地趕到“行在會子務”,遠遠就見有一縷煙氣升起。
看這情形,火勢分明是控制住了,二人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
這大過年的,誰也不想自找麻煩,如果“會子務”的火情不嚴重,大家都能輕鬆些。
二人趕到“會子務”門口,交驗了腰牌,那把守大門計程車兵這才曉得是臨安府兩位通判老爺聯袂而來。
他一面放行,一面向同伴示意,趕緊進去稟報。
楊沅和張宓剛過了二門,便有一群人呼啦啦地迎了過來,其中有幾個人一臉的菸灰,燻得跟閻羅殿上的小鬼兒似的。
也不知道他們這是還沒來得及洗臉,還是就為了等著上官來視察的一刻。
張宓站住腳步,臉色難看地問道:“本官臨安府通判張宓,‘會子務’是哪裡走了水?如今情況如何?”
迎上來的官員們站住腳步,相互“謙讓”了一番,其中一位推脫不過,便硬著頭皮上前見禮。
他道:“下官‘會子務’左監官楊雷峰,見過張通判。
‘會子務’走水之處是印甲一號房,燒燬了毗鄰的三間印房。
房中有印刷已畢的會子四萬貫,還有待用的印紙四刀,沒有人員傷亡。”
另一名官員這時壯起膽子上前一步,拱手道:“下官‘會子務’右監官孫浩瀚。
火勢一起,下官就帶領匠人雜役取水滅火了,如今火情已然被控制住。”
楊沅忽然問道:“軍巡鋪呢?會子務起了火,本坊的軍巡鋪為何不來相救?”
孫浩瀚看了他一眼,遲疑地道:“這位上官是……”
他認得楊沅的官服品階,卻不認得楊沅本人。
楊沅道:“本官臨安府通判,楊沅。”
楊沅如今顯然是名聲在外了,畢竟是被編進了雜劇和戲文的人物,還是大宋最年輕的官員。
除了命好,一出生就在帝王家的人,可再找不出一個能在他這般年紀,便有如此官位的人了。
那兩個會子務監官顯然都聽說過他的名聲,馬上齊齊向他一揖,態度比方才對張宓時更加的恭敬。
“下官行在會子務左(右)監官楊雷峰(孫浩瀚),見過楊監州。”
張宓聽了,眼角便是微微一跳。
為什麼見他時自報身份,就說全稱“行在會子務”,見我就隨意說句“會子務”?
為何見了他就是“楊監州”,見了我就是“張通判”?
好好好,你們兩個狗眼看人低是吧,恐怕你們還不知道,這楊沅馬上就要滾蛋了吧?
這“行在會子務”卻是要一直由本官管轄的!
此時不宜大動干戈,還須息事寧人,且忍你們一時,回頭我定要找個情由辦了你們。
楊雷峰道:“回楊監州,會子務乃朝廷機要之地,便是走了水,也不能讓軍巡鋪的人進來。”
楊沅點了點頭,他倒沒有想過這個年代的印鈔廠管理,就已如此嚴謹了。
楊沅道:“帶本官和張通判,去看看印甲一號房。”
楊雷峰和孫浩瀚連忙頭前帶路,一邊走一邊向二人介紹會子務的情況。
“臨安行在會子務”共有兩百二十三人。
設監官兩人,掌典(主管)十人,貼書(主官助理)六十九人,印匠八十人,雕匠六人,鑄匠兩人。
其餘為雜役,負責會子務中打雜灑掃事宜,消防安全也是由他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