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不一樣的解讀(為亞納盟主加更)(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是他自己辦公的地方,申請修繕的請求卻是始終得不到允許。
這不是杭州一地的事情,整個大宋一概如此。
如果是關於民生的工程,不管是築路修橋、興修水利、清理河湖,中書門下很快就會照準。
唯獨你想修繕官衙,理由再充足也是千難萬難,就是不準。
這一條規矩,自宋朝以後,元明清三代都嚴格遵照了宋代的這條制度。
唯其如此,朝廷能夠應晏通判之所請,允許臨安府修繕衙門,這就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臨安所有官署中,只有臨安府衙和臨安縣衙是最破的。
宋室南遷之後,本地才有了那麼多的朝廷官署。
這些官署從建成到現在,也就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房齡,問題不大。
可臨安府衙都建成多少年了?
從大宋開國之前,它就在啊!
由此你就可以想象,這臨安府衙已經破敗到了什麼程度。
如此朝廷允許修繕,這可是惠及臨安府衙所有官員胥吏甚至差役們的大好事。
晏通判一個在臨安府衙都沒多少存在感的官兒,他能在即將調任之際,申請到修繕臨安府衙的批文?
誰都不信。
所有人都意識到,這裡邊新任通判楊沅一定發揮了重大作用。
楊沅是懂得借勢的。
現在官家青睞他,鵝王支援他.
沈該和魏良臣、湯思退等宰相,因為之前對他的和戰之議持批評態度,對他留任京城的任命也曾多有阻撓,就有點被架起來了。
堂堂宰執,如果沒完沒了的針對一個通判小官兒,太有失體統了。
所以面對楊沅聯名的申請修繕官衙的請示,幾位宰相沒有太多猶豫,又不是涉及必須堅守的原則性問題,那就透過吧!
大宋朝廷制度:若官衙真的到了不得不予修繕的程度,朝廷照準修繕時,由朝廷撥款七成,地方自籌三成。
這一來,臨安府的小金庫就派上用場了。
整個臨安府各個廳、司、曹、班,自己的小金庫都要拿出一部分錢來。
當然,他們的小金庫肯定是貼補在自己這一片官舍上。
於是,隨著楊沅的到任,臨安府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修繕整改工程。
鵝王趙璩那個不知名小妾的爹,曾經承包了貢院修繕,確保了臨安大考順利進行的包工頭兒孟淮引,拿著鵝王批的條子又來了。
他也不貪心,就只要通判南廳這一處工程。
南廳是晏丁的地盤,將來是楊沅的地盤,他們倆都不反對,喬老爺會反對嗎?
喬老爺都不反對,礙著其他人什麼事了嗎?
所以,工程隊順利進駐臨安府。
王長生、寒千宸,還有不情不願地被拉進“有求司”的蕭千月,就混在鵝王這位便宜老丈人的工程隊裡,進入了臨安府。
這麼大的一項工程,修繕南廳的工程隊又是楊沅的人,那麼南廳小金庫支用了多少錢投了修繕,還有誰能查清?
工程建造的盈利率,本來就彈性極大。
如果人家施工建造人員願意讓利,願意給你找門路進購一些質優價廉的材料,修築結果還不比其他官舍差,誰能挑出不是來?
所以,晏通判的虧空,便抹了個乾乾淨淨,天衣無縫。
任誰來查,也休想再從中查出半點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