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平分秋色(第5/7頁)
章節報錯
這一夜風光自然無限,不過若總是夜裡來夜裡去的,卻也不是個辦法。
尤其是劉嫣然此時正是情熱難捨的時候,時常不來不妥,時常夜裡扮賊來,也是辛苦。
只是眼下楊沅也沒想出個十分妥當的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趙瑗如今也在走一步看一步,他不停地出手,不停地試探。
諸般動作,總是謀而後動,不動則已,動若雷霆。
比起他那個便宜養父,趙瑗的魄力實是強了不只一星半點。
趁著秦檜被定罪,趙瑗召開御前會議,研究改變一條由秦檜主導制定的制度。
鵝王趙璩也難得地出現在了這次御前會議上。
北宋末年,曾經有過宰相兼樞密使的情況。
這樣既能讓宰相熟悉兵務,又能讓文官和武將不再彼此排斥,更便於協調政務和軍事。
但是,其中的弊端,顯然更大。
假以時日,宰相軍政一把抓,不管是想架空天子還是改朝換代,那都易如反掌。
所以,這只是北宋末年,為了應對極端形勢的一種戰時制度。
大宋南遷之後,尤其是“紹興和議”之後,這種戰時制度就該撤銷,恢復軍政兩府分立的舊制。
但是獨相秦檜卻把這種權宜之計作為定製延續了下來。
這也是趙構死抓三衙不放的原因。
不然,秦檜就可以隨時廢立天子,甚至取而代之也不為難。
從這一點上來說,趙構還是頗有手段的。
雖然後來秦檜還是讓出了樞密之位,卻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秦熺,這和依舊掌握在他手裡又有什麼區別?
而今,樞密使是楊存中,已經在事實上完成了宰相不得兼任樞密使的舊制。
但,趙瑗要從朝廷制度上把它徹底明確下來。
万俟卨正一褲兜子屎,擦也擦不乾淨。
沈該也覺得這是國家穩定之道,非常支援。
又有晉王的關鍵一票,最終這一制度得以順利透過,以“制書”明頒天下。
制書,帝者制度之命也。
中書省草擬,門下省稽核簽章,中書門下平章事簽章、參知政事簽章、皇帝加蓋玉璽,明告天下。
眾宰執若不簽章,皇帝就不能把它作為一條制度明告天下。
皇權也不是為所欲為的,這就是對皇權的一種限制。
不要說趙瑗了,就是趙匡胤這位大宋開國皇帝,都遇到過這種事情。
當初趙匡胤稱帝,作為後周舊臣的範質、王溥、魏仁瀞三位宰相心有不安,於是相繼辭職。
趙匡胤也沒什麼執政經驗,在挽留未果後,還沒有任命新宰相,就先批准辭呈了。
結果,在此期間就造成了大宋王朝的行政中樞出現“權力真空”,內殿起居無宰相。
趙匡胤想任命趙普為宰相時,這才發現,沒有宰相給他“副署”。
沒有宰相“副署”,任命的詔書就不具備國家意義上的法律效力。
趙匡胤抓瞎了。
他尋思我是皇帝,宰相都是我任命的,我簽名了還不行?